2017-04-21
手作人設「基地」 助同路人創業
香港興起手作熱潮,差不多每周均有市集,讓手作人接觸潛在顧客,商場亦加入這股熱潮搞市集。
「守藝人合作空間」早前舉行開放日,安排手藝人現場製作作品,增進訪客對手作的理解和價值。
不過,市集太多,質素難免參差,顧客有時失望而回;一心打算出售作品的手作人,亦因不能接觸理想顧客而願望落空。
資深手藝人創辦合作空間,提供工具器材及工作空間,給手作人做創作基地,並有商界人士傳授營銷知識,令手作人的熱情,也能變為生活的真正燃料。
愛手作的Kimmy,常逛市集,覺得近年市集質素明顯參差,覺得沒有嚴選參加者,指有些手作似淘寶貨色。
手作人Helen King大大小小的市集都參加過,見到有些檔主買來半製成品加工,就說是「手作」,她這個一針一線都是自己動手的手作人,惟有減少參加市集,主要靠網站或Facebook售賣作品;她又坦言至今不懂定價,多年來作品售價大致不變。
背景多樣 年長追求生活品味
陸珊(右二)和夏婉冰(右一)等人發起守藝人合作空間,希望在成本高昂的香港,守護手藝人獨特的創作生產。
做了手藝人13年的陸珊,專事琉璃鋦瓷,指出搞手為了應付場地支出,未必篩選最適合的攤檔。與此同時,她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工作室,不時被人問能否分租或借用,令她覺得市場有需要,遂和一些商界朋友合作成立「守藝人合作空間」(Arts Cowork),提供部分器材及貯物間。
除了文青,她指近年手作人背景多樣,包括家庭主婦、專業人士如護士、則師等,年齡由約20至50多歲不等;年紀較長的一群,做手作許多時是追求生活品味。然而,在家做手作,空間是一大問題,香港青年創業家協會前會長夏婉冰近年加入手作,把廢料升級,用塑膠用來作畫或雕塑,她說在家製作,揚起的塵土或把用具放得滿枱都是,妨礙家人。
「守藝人合作空間」不辦著重銷售的市集,而是打算搞巡禮、展覽,介紹手藝人,讓公眾知道手作的價值。在4月初合作空間舉行開放日,刻意安排手藝人在場製作,讓訪客看見真正手作是花時間和心機,可以是度身訂造,因此成本高,望令手藝人得到應得的尊重。陸珊指出,合作空間另一個特點是有商界人士向手藝人提供創業諮詢。「手作人、藝術家不懂財務管理,我們會安排會計師免費講解,又有營銷高手教導怎向客人說故事、如何宣傳、避免花無謂錢。這是關乎生計,若作品賣不出,手作人沒辦法繼續創作。」
關乎生計 倘賣不出難再創作
身為合作空間股東的夏婉冰,也是其中一個商業顧問。她說香港人不及日本或台灣重視手作,手作光在網店售賣,很多人覺得類似物品在淘寶或市面都有,價錢並可能低一截,因此需要有平台,教育手作貫注的心血,以及背後的故事。
她認為香港創意人不少,亦常講創意產業,但多年來未能做到產業化,不像其他國家如英國、德國,可為當地製造就業機會、吸引遊客的產業,甚至授權出口。手作人難以單打獨鬥,合作社希望建立社區,手作人互相幫忙、聯乘,或和商界合作,望產生化學作用,一齊摸索各種可能。
守藝人合作空間以招收會員模式運作,器材適合縫紉、金工、木工、陶瓷、玻璃等創作,有固定工作枱及貯物空間,月費2,600元,名額16個;沒有固定工作枱的月費1,500元,暫招14個會員。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