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9
再談巴菲特
股神金口一開,看好A股,前日A股普漲,3大指數漲幅均超過1%,股神看好的行業—消費和科技等板塊無不大漲︰青島啤酒漲停,燕京啤酒上漲9.02%,瀘州老窖、洋河股份和貴州茅台漲幅均超過5%;中炬高新、伊利股份和三全食品漲幅均超過4%;軟件板塊出現漲停潮,潤和軟件、恒華科技和長亮科技等7隻個股漲停;高端製造板塊也漲幅居前,埃斯頓和匯川技術等漲幅均超過4%。
巴菲特的股神地位也有人挑剔的,就是他的投資理論可已過時。
《每日經濟新聞》有余豐慧為文指出︰
各個領域的傑出人物往往都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一般情況下,能「各領風騷幾十年」就已經是極其難能可貴了,在這一點上,股神巴菲特同樣也不例外。
縱觀2017年與2018年連續兩年巴郡股東大會,以及巴菲特與副董事長芒格與投資者和媒體的對話,再分析一下股東大會上發布的公司業績數據,讓人不禁產生巴菲特最輝煌時期正在走遠的感覺。換句話說,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正在接受考驗,巴郡的業績逐漸輸給大市。
財報顯示,該公司2018年一季度投資虧損62.63億美元,衍生品虧損1.63億美元,經營利潤盈利52.88億美元,合計虧損11.38億美元,為9年來首度虧損。
而在巴菲特最偏愛的衡量淨收益的指標—每股帳面淨資產(ROE)上,本季度A類股的每股帳面淨資產也同比下滑了0.3%,至211,184美元;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則是增長了3.5%。這也令巴菲特在股東大會感嘆道,投資組合的規模愈大,愈難跑贏市場。
股神投資理論已過時?
一些活生生的案例似乎也在證明,巴菲特的部分投資標的已經過時,傳統投資項目已經給財務帶來壓力,甚至成為拖累。
比如巴菲特投資的IBM,目前正在清倉,已經承認失敗;投資的快消品企業可口可樂,被分析人士指是「日落西山的行業」;投資的航空業,巴菲特承認競爭激烈;投資的美國運通,巴菲特承認不如萬事達和維薩公司;投資的幾家報紙,巴菲特和芒格在股東大會上說,流通量都出現大幅下降,芒格說︰「下降的速度超出我們的想像。」
可以說,巴菲特幾乎所有的傳統投資項目都正在經受考驗,這也讓人懷疑,巴菲特投資理念是否一如既往地那樣靈驗。
此前,巴菲特一度堅持不碰科技股,而在今天科技股已成為美股定海神針的情況下,再要固執己見的結果當然就是落伍,並承受投資虧損。好在巴菲特幾年前已經開始反思其投資理念,不再因循守舊,而是與時俱進。
為甚麼股神也受「挫」?余豐慧續表示︰
這一輪工業革命與前幾次有著截然不同的背景。本次工業革命跨行業、多領域、全面性、徹底性是前所未有的,對傳統產業的顛覆性、革命性也是巨大的、徹底的。目前以及未來一段很長時期,全球投資市場很可能將是第四次技術革命的天下。從這個角度來說,投資者應該逐步把視野從過度關注傳統價值投資理念,向更關注新興成長型投資目標上轉移,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傳感技術、共享經濟等領域捕捉投資獵物。
連股神巴菲特都在改變,投資者有何理由保持不變?
另方面,亦要考慮,巴菲特的投資規條一到A股來,會否水土不服?有位國內經濟專家管清友就有如下觀察︰
在中國做投資,不管是投資股票、房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必須首先理解中國國情,認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區別。
一是政策環境不同。中國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國外,因此在國內做投資時,需要格外關注政策動向。
二是監管體系不同。國內外金融發展階段不同,市場成熟度和對應的監管體系都有很大差異。總體而言,發達國家的市場發展得早,金融監管體系也較為成熟,市場相對有序。以P2P為例,美國比中國發展早得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從2008年便開始嚴格監管P2P行業,實行高門檻准入。除此之外,還有州級監管部門配合監管,在嚴控額度的同時,還要求P2P機構和融資人及時進行信息披露,確保整個過程清晰透明。
相比於美國,我國的P2P起步要晚得多,直到2012年才進入爆發期,相關的監管體系在很多領域還是空白,這才導致跑路違約事件頻頻發生。直到2017年尾大不掉時,銀監會等部門才密集出台相關政策文件,對P2P產品進行規範監管,而這個時候很多投資者已經掉坑裏了。
有些人指摘P2P,把P2P妖魔化,其實問題不在P2P,這種模式在很多發達國家都有,是一種很正常的金融形態,只不過很多機構當時鑽了監管的空子,變成了非法集資。
三是參與主體不同。國外成熟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以機構為主,而A股市場明顯以散戶為主。我們來看A股市場和美股市場日均成交量的對比,美國股市是「八二分化」,機構八、散戶二;A股市場則是「二八分化」,機構二、散戶八。
機構和散戶的投資理念完全不一樣。機構注重價值投資,追求長期收益和時間復利;而散戶具有明顯的投機心理,經常追漲殺跌、短綫炒作。不同的參與主體,不同的投資理念,造就了完全不同的市場風格。國外市場雖然沒有漲跌停,但市場自我糾錯和調節的能力很強,長期來看相對穩定;而國內市場雖然有漲跌停的限制,但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波動性依然很大,容易暴漲暴跌。
而且這還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當短期波動劇烈,尤其是下跌的時候,散戶容易形成羊群效應。散戶自己賣出股票的同時還要求贖回基金,這就導致機構被迫減倉,喪失自己的專業定價能力,變得像散戶一樣。尤其是公募基金出於短期基金排名的考慮,可能被迫在低價做出斬倉等非理性的散戶行為。本來機構投資者就少,還經常被迫散戶化,這是A股市場不理性的一個最主要原因。
四是投資工具不同。發達國家的投資工具相對豐富齊全,而國內尚處於金融初級階段,投資工具還在不斷地補充和完善中。以房地產投資為例,房地產是中國居民最喜聞樂見的投資標的,但在中國,投資房地產的渠道十分有限,大多是直接購買實物房地產,這樣不僅成本高、流動性差,而且需要承擔房價波動帶來的巨大風險。
而國外投資房地產有許多新「玩法」,最常見的是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也就是所謂的REITs。REITs的本質是房地產的證券化,將流動性較差、資金門檻較高的實物房地產,轉化成易於流通、成本較低的標準化證券資產。投資者可通過購買REITs份額持有項目公司股權,從而享受和房地產實物投資一樣的權益。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准入門檻,對應的風險也隨之下降。
由此可見,工具的不同,會導致完全不同的資產配置策略。
留意國策是股民必需功
五是市場質量不同。同一種投資品在國內外的質量也不盡相同,很多市場魚龍混雜,標的質量很差,這主要歸因於國內外市場基礎制度的差異。
以股市為例,國內外的股票發行及退出機制都有明顯區別。在IPO發行制度上,美國股市採用「註冊制」,只要符合上市發行的條件並依法進行信息披露即可,監管部門僅發揮一般監督功能;A股市採用「核准制」,除了需要滿足基本條件外,還需要經過監管部門起決定性作用的審批流程。
在退出機制上,美國股市同時採用了財務退市和市場化退市兩種標準,優勝劣汰,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而A股市場的退出標準相對單一,未能充分發揮市場的選擇功能。
在「大進大出」原則的指導下,美國股市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大浪淘沙後現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相對優質,適合進行價值投資;而A股市場不到30年的歷史現也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但其資質參差不齊,出現了很多財務造假上市、欺詐發行退市的案例。
六是交易機制不同。交易機制會直接影響交易行為,進而影響整個投資邏輯。比如房地產在中國的交易成本很高,主要是交易環節稅費重,變相抬高了房價。更典型的是股票市場,美國股市實行T+0制度,可以即買即賣;A股市場實行T+1制度,當天買入,第二個交易日才能賣出。
美國股市允許做空,只要看對走勢,哪怕是股價下跌也能盈利;A股市場沒有做空機制,只有股價上漲的時候才能實現盈利,容易被操控。交易單位也不一樣,美國股票沒有交易單位限制;A股市場最小交易單位為100股,對於那些像貴州茅台一樣的高價股,買一手就需要幾萬塊錢,限制了部分投資者的參與。
美國股票沒有漲跌幅限制,A股市場則有10%漲跌停板制度;交易手續費也不同,美國的手續費以交易筆數為基準,與交易金額無關,A股的手續費則與交易金額掛勾,因此美國投資者對交易頻次更加敏感,A股市場投資者則更加關注交易金額。
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中外投資市場在政策環境、監管體系、參與主體、投資工具、市場質量和交易機制等六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總體來看,國內市場相對國外還不夠成熟,巴菲特的理論直接生搬硬套一定會出現水土不服,因此在中國做投資要形成中國特色的投資方法論。
炒股猶如炒餸,不要看是米芝蓮廚給出來的食譜,依樣劃葫蘆,就可以煮出星級菜,炒藝,一如廚藝,是要浸出來的,並且是要自己細心觀察,融會貫通,才可以炒出個好成績來,不然,人人都學巴菲特的Buy、Hold就可以賺大錢的話,那就天下無窮人了。就算想靠炒股脫貧,得要打拼、勤力,不是打兩個電話、落單買賣下,就可贏錢的。所以,學好投資工夫,留心國策,以應付甚麼的八二市、二八市,都是股海求生的必需功。
轉載自: 晴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