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0
鮑威爾非耶倫二世
下任美儲局主席已定了為鮑威爾,一般看法是,他任美儲局理事時,從未反對過耶倫所提的政策,就認定他是耶倫一夥,執權後,也只是另個耶倫。這看法可能不確,臥底未浮面前,也是緊跟老細的。
美儲局主席掌控了可以使美國經濟興衰的大權,對於一位想博連任的美國總統言,美儲局主席是自己友,對博取連任,很重要,因為美國經濟差了,甭想連任。
另方面,制度上為了要表示美儲局是中立的,只會服務於美國經濟(即美國整體利益),而不是為美總統的犬馬,故美儲局主席的任期,是一任7年,較美總統的任期只是一任4年長,故在制度上,看來是美總統沒多大機會委任自己友去當此重任,但這是太低估了政客總統的能耐。然事實證明,歷任美儲局主席,都是為白宮政策服務。而白宮的美國總統,又是為華爾街的金融大戶的競選金主服務的,換言之,美儲局主席不能不為華爾街服務。
不能不為華爾街服務
70年代末,卡特總統找了William Miller這位沒讀過經濟學的人任美儲局主席,結果是應付不了之前因越戰而濫發的貨幣,而招來的勁通脹,CPI升逾13%,民生叫苦,影響到卡特總統的連任行情,不得不急換馬,找來曾捱過德國戰後為賠款而多印鈔、使德國有惡性通貨膨脹之苦的伏爾克來任美儲局主席。
伏爾克是全華爾街,穿最廉價西裝、食最廉價雪茄的銀行家。他的政策取向很明顯地是:花大了就要慳回來,要慳回來,就要收縮貨幣供應,即是制水。一制之下:3月期票據息急升上23厘,30年長期國債息升上15厘(票面息是8厘)。當時的美國惡性通脹在3個月內,被遏止了。但卡特未能連任,因為他找人找得太遲,政策受益者,是接任的列根,因為在列根整個任期內,美儲局的政策是逐步下調上逾20厘的利率。
華爾街像齊宣王,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伏爾克雖然抑制了惡性通脹,但卻緊到使華爾街不夠錢去炒,所以伏爾克只做了一任便被換上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原職是向華爾街大戶賣分析的經濟學家。謀生上,使他要投金主的所好,因此華爾街對他無大意見。格林斯潘其實對經濟數據有幾次重大誤判,但都無損他的連任。
1994年,格林斯潘謂要「消滅通脹於萌芽狀態」,一年之內連加7次息,共加了3.5厘,但事後證明,通脹以CPI計,不漲反跌,所以之後格林斯潘的政策取向,基本上是減息。今時美國的零利率,便是由他引出來的。
1996年末格林斯潘召來了華爾街投行的12位金剛,謂美股有「不理性亢奮」,美股跌了一跌,但之後續升。在科網潮爆破前,格林斯潘卻火上加油,謂科技股增加了生產效率,即暗示,美股升得合理。但2000年4月,科網潮便爆破。
格林斯潘任內雖犯有這些大錯誤,但仍可連續兩任,因為他保障了華爾街的賺錢利益。
接任的伯南克和耶倫成功拯救了華爾街於水深火熱的雷曼爆破後危機中,華爾街和白宮亦不得不找回伏爾克來穩定「街」心,伏爾克提出了Volcker Rule,即是要禁止華爾街銀行自己坐盤狂炒,華爾街大戶雖不願意,但亦不得不接受,因會犯眾怒。這有點似在非典期間,人人都要常洗手,但今時非典不再,有幾多人常洗手?
耶倫接伯南克帥印後,仍然不對華爾街炒家鬆綁,自然只能做一任。
明此,當明白,接任的鮑威爾,最主要的任務是,要為華爾街炒家鬆綁。據傳特朗普在面見鮑威爾時,未談過利率問題。這不足為怪,因為今時美儲局的傳統調控息率板斧,已然失效(見上周本欄文)。
美儲局日後調控息率不能不用上2015年12月時加息的舉措,即要買起息率(亦見上周本欄文)。在美儲局未能全線縮表前,怕美儲局要加息,還是要用上這招,十分花本,要全線縮表亦不易,因為:
(1)今時QE的錢,已使市場流動資金多如水塘之水,要抽到足夠乾,非一年兩年可得;
(2)美國經濟似已轉差(日後談),明年初美國或有機會陷放緩以至衰退,不易加息;
(3)美國通脹不漲;
(4)特朗普不喜歡加息,因這會使美國中產和企業多了負擔。
投資前景將變得極端
如我們認同上述情況的話,投資者對下任美儲局主席鮑威爾的期盼,並不在於他會加幾多息、鷹定鴿,而應在於他會放生華爾街大行多少。當華爾街大行可以再坐盤大炒時,又再加上今時的低利率(有排難升)及龐大的資金,則除非2018年出現經濟衰退或大的經濟利淡事件或地緣政治危機,不然低息、水多、少至冇監管,定會讓華爾街大行再興風作浪。資產價格會暴升,升到又爆煲為止。
資本主義下的:泡沫—爆破—知衰、斬手指—忘記痛苦—再炒—再泡沫……周期會循環不息,一直至窮佬再被榨窮為止。筆者相信鮑威爾主理的美儲局,跟伯南克和耶倫時的美儲局會截然不同,伯南克和耶倫,是要重建雷曼爆破後的金融廢墟,而鮑威爾的美儲局,在特朗普的指導下,可能又會是William Miller的翻版。William Miller是誰?見上文。當然1980年世界貧富沒如今的懸殊,民生物用的CPI會升,今時貧富懸殊大,資產價格會升,但民生物用的CPI未必會升(因人民窮),結果?鮑威爾任內可能會讓投資者見識到Make it or break it(一係生,一係死)的投資景象,各位朋友,各自修行好了。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