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3/11/2014

波爾多情牽四十載

  香港人開始接觸葡萄酒十居其九是由波爾多開始,年少時互聯網還沒盛行,手中拿著比電話簿還厚的經典參考書《Bordeaux And Its Wines》by Feret在家做資料搜集,當然出外總會攜帶輕便的《Huge Johnson Pocket Guide》方便查閱。通常搜購較實際價錢的Cru Bourgeois和某些不錯的petit chateau,偶然也會挑左岸Grand Cru Classe。

  遠在1855年,法國政府委託專家們把當時名氣酒莊分為五級,如武俠小說江湖排名,高高在上的五大對筆者錢包來說是那麼遙遠,只好向其他酒莊打主意,那時候Lynch Bages已很著名,售價已超越第五級,甚至乎第三級,那時Grand Puy Lacoste 和Pontet Canet也未上位,但售價合理,所以也不乏捧場客。第四級Talbot可能發音簡單加上酒質穩定,廣為人熟悉。筆者很喜歡Lafon Rochet,這酒須要耐性欣賞,St Estephe當年不流行,只有二級的Cos d’Estournel列入名酒, 同級的Montrose八十年代評價也是一般。三級的Palmer出色,Issan和Giscours水準偏低但售價還可接受,可惜真的回憶不起哪年份最滿意。二級當然強勁,那年代「 超級老二」售價已不便宜,其餘的Lascombes、Rauzan等質素不穩定,Gruaud Larose可算是當年二級酒中物超所值之選。

  Gruaud Larose風格明顯不是Robert Parker那杯茶,一直評分普通,這亦是飲者之福,得以保存其價格優勢,以今時今日二級酒莊普通年份售五六百塊港幣而言,是挺划算的交易,甚至世紀年份2000也是一千塊多點而已!能一次品嚐不同年代出品確實是可貴經驗,這晚上就由酒莊代表David Launay帶領下,穿越時空回到老遠的七十年代,這年代好像沒產生令人特別追捧的年份,1975年可算是當代之選,但筆者也對Gruaud Larose有點憂慮,印象中此莊風格不是那種沉實型。

  David直接從波爾多酒莊地窖攜兩瓶1.5公升到港,晚宴在頭盤後刻意停下來,就是為了迎接這位1975年長者。David見侍酒師換了瓶,低聲對筆者說可以不須要decanter,此酒落杯後要好好掌握時間。筆者發現香氣細緻有深度和層次,一籃子的乾果杉木煙草表達很和諧,結構穩健,表現著健康和成熟狀態。

  主菜之一鴨肉端上時,面前已準備了1988和1995。前者優雅芬芳,相信是最好表現時刻;後者很robust和energetic,就像一名十八歲的小伙子,憧憬著遠大將來。配鴨肉方面delicate的1988較適合,1995强悍野性正好配合另一主菜鹿扒。後上的2003當然豐厚强橫,濃厚漿果香料味道配徧甜的燒汁和豐厚鹿肉,也確實恰到好處。

 

  尾段上甜品前追回1975這位老朋友,同意David說法,由它在瓶中不經decanter,效果更理想,現在只剩一絲橡木和零碎香味,狀態明顯鬆懈,剛才那段美好味覺體驗已不復在,可惜1975是那麼遙遠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More on Travel & Din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回顧24 展望25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