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05/02/2013

西九M+藝術館的垃圾?

  藝術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美與醜之分。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M+藝術館將於2017年開幕,根據「部分捐贈、部分收購」協議,藝術館去年6月斥資2,200萬瑞士法郎(約港幣1.77億元),從瑞士著名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手中購入1,463件藏品。整批藏品包括350位藝術家的作品,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稱之「被公認為1970年代至今,中國當代藝術品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和最重要的收藏」。但事實是否如此,這批藏品能否稱得上是中國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品呢?

 

  烏利.希克其人,筆者認為他是一名衣著光鮮、頭上光環無數的疑似「高級收買佬」。此話怎解?其人於90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以寧濫毋缺的態度,收進三百多位或名不見經傳,或名過其實的所謂藝術家的作品。這種收貨模式,一班猶太籍炒家比他做得更好更聰明,他們早已跟畫壇四大天王(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和張曉剛)直接入貨,然後替自己低價買入的作品造勢,慢慢炒上天價,賺到盆滿砵滿離場。

 

  話說回來,烏利.希克有沒有藝術素養?他在收貨時進行過篩選,為他的藏品去蕪存菁嗎?筆者懷疑兩者都沒有。看起來他東買一批,西買一批,求量不求質,看似大堆頭,涵蓋面很廣,其實這種收藏方式,收進來的貨幾乎肯定是水平參差。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成立後,管理層成員如李立偉、皮力等人可能急於求成,因此購入一大批希克藏品。筆者懷疑,他們是不是担心藝術館開幕時,沒有足夠展品展出,才如此輕率從事?

 

  反觀世界各地高水平的收藏家、博物館,購買藏品時只會求精,不求多。蒙羅麗莎一幅就可以感動千千萬萬的觀眾,多幾幅一模一樣的就俗氣。「手套」、「大口仔」,畫一張還可能是藝術,相同題材、表達方式,或大同小異的畫一畫就是十幅八幅,或幾十幅,試問又有甚麽內涵、藝術價值可言?畫家的這種行為模式究竟是商業行為還是藝術創作?這類作品被稱為舉足輕重的藝術品,筆者認為是言過其實。

 

岳敏君《處決》

 

  有本地畫家批評這批藏品為「垃圾」,亦有文化評論員語無倫次地批評:「西九管理局出賣香港!」但又真是言重嘞!筆者認為這批藏品說不定有好東西,當然亦一定有醜陋無比的作品,重要的是比例如何。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評價這批作品,誰擁有話語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高層還是普羅大眾?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囫圇吞棗購入並稱之為「中國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品」,筆者不敢茍同。筆者斷言,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只要拿出二、三億,走上大陸跑幾轉,相同質素的作品要幾多就有幾多,涵蓋面可能更廣,被發掘的大陸畫家、藝術家也可能更多。

 

  有藝術評論員向港人指出,這批作品包藏很多「隱喻」,展露中國大陸的創作人對政治環境的「無奈」,作品也因此充滿「壓迫感」、「張力」。筆者相信,這類題材的作品在中國大陸滿街滿巷都是。證諸現實情況,太多內地畫家創作意念相同,能否成名,只看各人機緣及有沒有炒家追捧。

 

張培力《X ﹖系列三號》

 

  筆者認為既然M+藝術館植根香港,展品主要以香港人為對象,筆者懷疑這批藏品究竟有多少香港人懂得欣賞或學習欣賞?如果一間藝術館只能滿足一小撮人的喜好,只為一小部份人的臉上貼金,淪為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卻忽略公帑是否用得其所,普羅大眾是否會從中得益,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擬立法規定所有的士須於車內安裝攝錄設備,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