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4/07/2017Photo: iStock Photo

弘一法師和《人間愛晚晴》

  「天意憐幽草,人間愛晚晴。」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句,也有版本是「人間重晚晴」。

 

  「天意憐幽草」,寓意老天對一些卑微的生命有特別的憐愛,「人間愛晚晴」 就意味著世人多看重生命的早晴,但晚晴亦可重可愛。上世紀上半葉的著名文人、其後出家的弘一法師,特別喜歡李商隱這兩句詩,並自號為晚晴老人。弘一法師在他去世前一年的1941年,收集佛經、祖語、警句共兩卷,命名為《晚晴集》出版。

 

  最近,台灣專研中國哲學特別是禪宗和佛學的曾議漢教授,編輯出版了一本關於弘一法師的書,書名用了李商隱的詩句:《人間愛晚晴》,副題是「弘一大師 詩文鈔」。這是近幾十年,我看過有關弘一法師的各種記述和他的著作中,最詳盡完整的一部。

 

  曾教授在他的編者序中說,中國歷史上他最景仰的兩個人物,一是陶淵明,另一就是弘一法師。「兩位生平都遭逢戰亂,陶淵明41歲賦歸去來回歸田園,李叔同弘一法師39歲虎跑定慧寺斷食靈化出家,一儒一僧,在大徹大悟之後,各自開展出無限寬廣自由的心靈天地。」

 

  弘一法師原名李叔同,生於1880年,於1942年逝世。他天生就是一個才子: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戲劇藝文,金石篆刻樣樣精通;是一位戲劇家、音樂家、書法家、教育家,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梁實秋、林語堂等人說他「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弘一法師的前半生充滿傳奇。他出生於富裕家庭,於25歲在日本留學時,就大膽將西方話劇移植中國,創立春柳社,排演西洋名著話劇——小仲馬的《茶花女》,因當時女子還不能夠粉墨登場,於是李叔同反串女主角瑪格麗特,震動一時。回國從事音樂美術教育,最早用裸體模特兒教畫畫,首先用五線譜作曲,可謂在閉鎖的中國開風氣之先。他寫文章、作詩詞,活躍於當時的藝文界,廣交文化名人,出入歌壇舞院,是名重一時的活躍文化界人物和翩翩公子。在39歲的盛年卻突然在定慧寺出家剃度,拋棄財產家庭事業,成為佛門弟子,初期念佛誦經,中期雲遊四方宣講佛學,晚期從事著述,成為修行最重教條規誡的律宗高僧,對於佛學貢獻甚大。

 

《人間愛晚晴》這本書分五部分:

 

卷一 人間愛晚晴:記弘一大師

   透過弘一師友與今人的緬懷追述,感受大師生前認真專一的精神與淡泊樸實的處
   世態度。

卷二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佛學論述

   精選大師多部佛學演講內容,與《格言別錄》、《晚晴集》等語錄內容。

卷三 二十文章驚海內:文章詩詞選粹

   收錄精彩文章、詩詞、聯語等作品。

卷四 能使無情盡有情:藝術創作

   選錄〈寫字的方法〉與情詞俱備的詞曲創作。

卷五 須知諸相皆非相:書信與日記

 

  弘一法師一生從絢麗至極,在世人認為最得意的時刻突然走向平淡。他的作品、他的遺墨,他的人格,對後生影響深遠。他的出家的動機更是一個謎。

 

  著名教育家、作家、畫家、文化人這樣評價弘一法師:

 

  夏丏尊說:「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豐子愷說:「我們李先生不是『走投無路,遁入空門』的,是為了人生問題而做和尚。他是『有感於眾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張愛玲說:「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弘一法師一生既無自傳,又沒有他人寫的傳記。他遁入空門後,更與世隔絕。今天要知道他的生平軼事,就要從當時人的記敘中獲取。《人間愛晚晴》卷一「記弘一法師」,收集了他的學生、他的摯友豐子愷、夏丏尊、葉聖陶、劉質平等對弘一法師的緬懷紀錄,從個人接觸和對弘一法師了解的角度,特別是對他出家動因所作的揣測,給讀者提供了大師的人生素描。又有台灣當代藝文界與佛教界人士,介紹、解讀弘一的人生與藝術成就,與讀者們一起感受大師認真專一、質樸精純的人格與精神。這部分的匯集完善了大師缺乏的傳記。

 

  卷二、三、四是匯集大師的著述,包括他早年的文章、詩詞、聯語、格言,從「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的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歌詞,到「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的大量人生格言,都值得反覆閱讀思考。

 

  弘一法師為甚麼在春風得意之時出家?這裏選擇豐子愷文章的一個說法。

 

  李叔同最重要的人生態度,是他的「身體力行」,也就是任何事都要說到做到。他雖是文化界才子,但他常引用《唐書》的句子「先器識而後文藝」自勉。「器識」指器度、識見,實際上是指人格修養,意思就是「先做一個好人,才做一個好文藝家。」他案頭經常放一本書《人譜》,是明代劉宗周收集古來賢人的嘉言懿行,李叔同在書的封面上,寫上「身體力行」四字。

 

  他的出家,據豐子愷說,絕非受了甚麼刺激,而是他對靈魂生活的追求,並一面修行一面在後半生弘揚佛法。豐子愷認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留在第一層的人,追求物質生活,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賢孫,這樣就滿足了。這樣也沒有不對。高興走樓梯,就爬上第二層,就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還有一種,「人生欲」很強,對二層樓不滿足,就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認真,滿足「物質欲」不夠,滿足「精神欲」也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認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

 

  豐子愷認為,弘一法師的「人生欲」非常強,做人要做得徹底。這就是他出家的動因。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人間愛晚晴》

作者:弘一法師 

編者:曾議漢

由 商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文學 #弘一法師 #Reading #人間愛晚晴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