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5/07/2014

《看見台灣》景色太美亦令人心痛

  《看見台灣》不但讓你能看見台灣之外,更能看見香港,看見世界。最近社會有兩句潮語是,「今日台灣,明日香港」,以及「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看見台灣》所帶出的環保信息,很值得讓我們借鏡和反思。

 

 

  以全高空拍攝的鳥瞰視角,把從未看見過的台灣景色收入鏡頭。開首用了10多分鐘去介紹台灣的山峰、河川等景色,在銀幕上標明地點,配以溫柔的配樂,沒有一句旁白,默默地在戲院裏,人早已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忍不著在心底發出「這太美了」的呼喊。這篇序曲愈美,愈凸顯往後的影像的破壞性。

 

  然後,吳念真的旁白來了,他的聲音猶如上帝的聲音,彷彿是來自於天外,引領你在全高空的視點(全知視點),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這一個寶島,審視其美好和傷痕的一面,英文名片《Beyond Beauty》,直接點出主題,希望觀眾能夠看見美麗之外的台灣。

 

 

  這一面的台灣是因過度著重經濟發展而產生的環境污染,包括石化污染、廢水排放、水庫淤積、陸地下陷、砍伐樹林、毀山地等,配上時而溫柔時而暴烈的配樂,透過旁白的解釋,讓觀眾了解部分環境污染的時代背景、成因、數據和後果。層層推進,愈看愈心痛。而聽到原住民的音樂時,不期然想起《賽德克巴萊》,翻查資料,《看》的配樂正是由《賽》的配樂師何國杰所製,難怪有種原住民為環境而戰的感覺。

 

  本片的旁白算是恰到好處,除了電影結尾之外,那種過度的樂觀和勉勵倒是為電影添上陳腔濫調,扼殺可供反思的空間。

 

看見VS看不見

 

  在台灣公映後,電影引起激烈的爭議。主要是針對電影離地,把所有環保的議題輕輕帶過,去除脈絡,認為標榜「看見」的《看》亦隱瞞著不少「看不見」的事。沒錯,「看不見」的地方的殺傷力很大,但我卻認為《看》並非定位於為部分議題發聲,而是宏觀地為土地發聲,作為大家認識現時的環境問題的引旨。

 

  我樂於看見這種討論,畢竟真理愈辯愈明,亦看到不少觀眾關注土地的問題,這種熱烈的反應更令台灣政府成立專案小組,針對電影所提及的問題進行改善。是電影及其團隊和觀眾所帶來的社會改變。

 

 

  誠如旁白所言:「繁華的極致是衰敗的開端」,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這種予取予求的態度,終有一日,所有珍貴的資源都會用盡,受害的還是,是我們的下一代。正如電影的論調,《看》並非一面倒地反對經濟的發展,而是應該停止製造社會的浪費和貪婪。

 

  同樣地,香港亦有不少珍貴的大自然的資源,過度的經濟發展都會造成長久而難以改善的環境破壞。當我們看到發展的硬道理,而看不見對環保的嚴重破壞時,或者我們真的需要想一想,這種發展,是必須,還是滿足過度的慾望?又有沒有能平衡各方面的方法,以減少對土地和下一代的傷害?

 

  偽文青推薦指數:★★★★☆ (震撼的美景,令人心痛的大自然)

 

電影預告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Movie & Drama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