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9/07/2015

末日將至 巴比倫王望著心愛的裸女們受死

 

 畫題:薩爾丹那帕勒斯之死 La Mort de Sardanapale

畫家: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

布油畫:3.9米x5.0米

畫成於1827,入羅浮宮1921

現展藏於羅浮宮博物館德農翼一層浪漫主義畫廊

 

於羅浮宮浪漫主義畫廊內

  德拉克洛瓦作這幅畫時有三十歲,已有鮮明不同新古典主義的風格。他一向喜歡東方的神秘,在取材方面多是以歷史或當代大事為主,他的故事就帶有歷史;法文歷史故事都是同一寫法,只不過前者用大寫,後者用細草。發音一樣,故在法國人的心底裏,故事與歷史同一。畫家所處的年代,文化氣氛對古代東方如埃及、巴比倫甚感興趣;這都是拜拿破崙所賜,Denon與商博良(Champollion)帶起探索該地文化的熱潮。

 

受命被殺

都是曾經深愛過的女人

  畫家作此畫的靈感肯定來自英國詩人拜倫的一首涉及西元前650-648年的故事;躺睡在大床穿白衣長黑鬍子的薩爾丹那帕勒斯,是巴比倫王,此刻未死,正冷靜地托頭動也不動地望著他心愛的女人一個一個在衛士的刀下死,連平日用慣的馬也不例外,黑奴正一劍捅死無助的白馬,眼睛發光。

 

畜牲也要死

  那些裸女要麼已死,要麼快要死去。在國王的左邊是他最心愛的女奴,已吊死。他看到的場景是充滿血色的瘋狂,刀光加上扭曲的身軀;宮女拿來飲品,可能是毒酒,留著稍後自己用。他知道末日將至。

在死亡面前,珍寶無價值

  珍珠寶器亂放,到此時刻,這些都是身外物。國王見戰敗局面將至,不如先主動自我毀滅,連宮廷也一把火燒掉,最後自我葬身火海。

 

  拜倫那首詩出版於1821年,翌年已譯成法文。畫家自述是以該詩引起創作此畫念頭。他在首展時曾作文字詳細解讀這幅力作。為作此畫,畫家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磨每個角色的表現。在激情方面發揮極之強而有控制。紅色及黃色用得最多,倍增熱力。畫初看條理不順,但很快會感到,亂中有序,有整體感。

 

  許多畫史家認為這幅畫可視為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義美學宣言;超乎常態的行為、情色與死亡的結合。技術方面,畫家對光的捕捉很特出,這點帶動日後的印象派的探索方向。畫家在用色上很不羈,很放開,不守成規。浪漫主義主張昇華的美,而新古典主義堅持理想的美。那種方向比較近乎現代的感覺呢?恐怕是浪漫主義吧。

 

  德拉克洛瓦是浪漫派里程碑大師,一生勤於探索,死後在他畫室發現超過九千張作品。他對色調運用及視覺思維方面有非常大的貢獻,後來的畫家都多多少少要研究參考他的經驗。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