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5/03/2015

耶穌被安放於墳墓內

耶穌被安放於墳墓內  La Mise au Tombeau

布油畫 1.48米x2.12米

畫家:提香 Tiziano Vecellio,通稱Titien(1488?/1490-1576)

展藏於羅浮宮德農館一層蒙娜麗莎廳

  耶穌受難後,瑪賽福音27章57至61節如是寫道:

 

  「到了傍晚,來了一個阿黎瑪特雅的富人,名叫若瑟,他是耶穌的門徒。這人去見比拉多請求耶穌的遺體;比拉多就下令交給他。若瑟領了耶穌的遺體,就用潔白的殮布將它包好,安放在為自己於巖石間所鑿的新墓穴內;並把一塊大石頭滾到墓口,就走了。在那裏還有瑪利亞瑪達肋納和另一外一個瑪利亞,對著墳墓坐著。」

 

  提香的靈感來自這段為人熟悉的聖經記述。十六世紀的西方仍是非常受宗教傳統影響的。教會當時正受新教的挑戰;提香站在天主教立場,用新教否定的方式,用視覺形象強化宗教熱誠。欣賞他的畫,要用眼加想像,使思想更往深處發展,基本上是種默想活動,深沉厚重。提香是個天才,他在各種體制都有成就,而這是宗教情緒化強烈的一幅。

 聖女瑪大肋納(散髮那位)

若瑟

  站在中間的人物是聖若望,其他兩人分別是聖女瑪利亞瑪達肋和另一位正在合掌禱告的瑪利亞,她並非聖母,她是若瑟的母親,馬爾谷福音如是說。右邊是帶沒藥及香料來的尼苛德摩,左邊穿黑衣,捲起手袖、正在抱著耶穌雙腳的是若瑟,他早已秘密成了耶穌的門徒,在社會上有一定地位,連總督比拉多都聽他。若瑟有膽量介入這宗「講不清」的事件,索取耶穌遺體,並讓出自己的墓穴,按猶太的傳統習俗安放耶穌的遺體。奇怪,這位勇敢的若瑟以後沒有任何記載!

耶穌面容不清

耶穌遺體

  畫的中心主題應是耶穌,但面容不清。畫面人物統統呈現彎曲線,中心的三個男人成三角形,穩著畫面。畫家故意不去表現耶穌十字架的苦楚,而從旁以聖徒的面容浮出驚慄、惶恐、失去至親的無名痛苦。右邊的尼苛德摩擋著光線,使我們無法看清楚耶穌的面容,很「虛」的手法,它使我們產生更多猜想,不期然墮進默觀的心理狀態。

 

  耶穌的身驅用強烈光處理,線條嚴謹,屬古典手法。在光方面的巧妙運用則有威尼斯學派的特點。

 

  提香長壽,留下作品也很多,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特點。在生時已早譽滿畫壇,死後也一直被視為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最重要的畫家。

 

  這幅傑作一般認為大概完成於1525年,是提香贊助恩人Frédéric de Gonzague訂購,後轉手到英皇查里士一世藏品中,最後被凡爾賽路易十四世收藏,革命後轉入羅浮宮。它掛在蒙娜麗莎附近。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秋日開倉26 - 27/9】保健品低至$20!► 火速行動

Luxury Watch Trends for 2024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