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9 08:00:00
在生活中尋找公平貿易
對於「公平貿易」,你可能仍然只認識咖啡,但其實這種通過給予被邊緣化生產者公平條件,在保障其權利下達致可持續發展的貿易關係,早已滲透生活每一細節,吃的喝的用的穿的甚至護膚品都有,只在你是否願意作出行動支持。
Joanne跟丈夫營運的公平點,成了他們引進更多公平貿易產品的據點。
「可持續發展」是關鍵
讀地質學出身的蔡頌恩(Joanne),現任香港公平貿易動力高級項目主任,本身不飲咖啡的她,正好可打破不飲咖啡就無機會認識公平貿易的錯誤理解。
「對於公平貿易,我是從手工藝開始認識的。大約08年隨教會機構在國內甘肅農村做扶貧工作,我發現接觸的當地婦女很多都識針織刺繡,由於旅遊時見過外國旅遊點賣手工藝品,標示是為慈善幫婦女增加收入,便開始構想是否可以幫助農村婦女轉化手藝製成實用品,再找市場出售給她們帶來收入。」就在摸索的過程,她發現整件事跟公平貿易很相關。「公平貿易的概念,著重的正是要幫助弱勢貧窮的社群,讓他們可在公平的貿易條件下持續發展,而我們當時正正是想幫當地婦女開拓持續收入的渠道,藉以改善生活。」
概念成形,所欠缺的,亦是最關鍵的市場。「事實我們是去前線做教育、建設服務,對於市場推廣大多只做過教會、義賣籌款等一次性活動,跟公平貿易所講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很不一樣。」既沒經驗,惟有穩中求變,讓當地習慣做針織鞋墊送親友的婦女,將手工藝技術套用在實用性較高的刺繡書籤、化妝包、布袋等製品,09年嘗試在香港經公平貿易網絡渠道寄賣「試水溫」。「可能因為已沒多少人睇書的緣故,結果刺繡書籤是無市場的,反而可放唇膏八達通多用途的化妝袋反應很好,現時仍然熱賣。」
生產者故事的感動
早年協助甘肅婦女尋找刺繡製品市場的體驗,令Joanne埋下全身投入公平貿易運動的種子。
以數論數,至今維持有15個甘肅農村婦女參與計劃,Joanne指公平貿易不單幫助到她們的經濟生活,更欣喜的是自信有所提升。「對比未參與公平貿易前,她們因為不識字又年紀大,只能靠丈夫農耕打工為生,家庭每年收入約$5,000多人民幣,但參與合作後她們每月平均可有$500的收入,幫到屋企增加超過一倍的經濟收入,最重要是她們賺取到自信,能夠憑自己雙手去獲得收入,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存在價值)肯定。」
(a)印度杏桃甘油潤膚乳50毫升,$29、(b)印度天然蘆薈啫喱100克,$129、(c)印度蘆薈苦棟皂125克,$59。、(d)印度純天然有機玫瑰水100毫升,$159。、(e)印度杏桃甘油面霜50毫升,$49、(f)孟加拉手造洗面皂(茉莉花)70克,$49。
(l)斯里蘭卡有機薑粉30克,$18、(m)斯里蘭卡有機蘋果紅茶 25包,$30、(n)斯里蘭卡有機紅米1公斤,$38、(o)比利時有機藜麥500克,$68、(p)比利時藜麥麥片375克,$58、(q)秘魯罐頭有機鱒魚,$65、(r)斯里蘭卡有機初榨椰子油(冷壓)200毫升,$159。
而在助人之餘,她亦逐漸掌握按市場反應指導產品製作方向的思考模式。「公平貿易要入到生活,產品一定要多元化,吃喝衣飾都有得選擇。」於是,近幾年全心投入做推動的她,很著重因應不同地方的優勢去幫貧窮社群發掘產品,像山西農戶種到棉花可組織婦女傳承織布工藝製作、斯里蘭卡農戶種來自己吃的紅米黑芝麻,亦嘗試引入迎合健康潮流。「又例如護膚系列,引入概念源於有顧客查問有否沖涼潤膚產品,於是我們因應需求去問生產者,透過印度公平貿易伙伴Sasha聯絡到印度婦女組織,親身接觸後發現她們製造的蜜蠟、香薰油等產品未必夠賣點,再細問下知道有農戶種玫瑰種蘆薈,這才問出製作補濕玫瑰水及蘆薈啫喱的新產品念頭。」
拼布頸巾大受歡迎
(g)孟加拉Recycle Saree拼布頸巾,$129。、(h)山西條紋雙帶掛肩袋,$169、(i)印度再造紙手鐲,$59、(j)甘肅印花棉布手巾,$28、(k)甘肅印花化妝袋,$48。
消費行為,從來要有供有求,而公平貿易的關鍵理念,她深信是認知而後行,透過生產者背後故事,可感動更多人用行動作出支持。「我最近有個幾深刻的體驗,源於在孟加拉北部地區認識的一群巴基斯坦遺留的難民,他們語言不通又沒謀生能力,婦女居住的難民營更是用土泥堆砌得鐵皮屋頂,窮困得令人心酸。後來因為發現她們懂得一種拼布工藝,用屋企的舊衫洗淨再拼合加工編織成被子給家人用,我便嘗試以『現代化』概念去改良這手藝製成頸巾,這Recycle Saree拼布頸巾的產品去年10月引入香港,一個月便賣晒60條,然後翻單再翻單,反應之理想令我既開心亦感動,因為見到有很多人願意釋出善心去幫她們,而這個小組的婦女真的很有經濟需要。」一份公平一份愛,她話裏帶出的這個信息,我完全收到了,你呢?
「公平點」@社企廊
地點:九龍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7號店(佐敦店)/炮台山英皇道255號國都廣場2樓216店(炮台山店)
營業時間:中午12 時至晚上8時(星期一至日)
查詢電話:3188 8064
(撰文:梁慧珍 攝影:曾有為、部分由被訪者提供)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