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12:29:44
友伴同行導師(Peer Mentor)的成長與學習 - 吳翠珊、陳家豪
創新園計劃引入友伴同行導師,作為專業導師及小組導師與團伍間的橋樑。
2020年初,豐盛社企學會成為社創基金轄下的協創機構,開展「創新園」計劃,致力為15至25歲青少年提供一個孵化社創新點子及孕育夢想的平台。計劃的起初曾考慮沿用坊間師友計劃,但所謂「三年一代溝」,如單純老青的組合,真的可以有效溝通嗎?而我們留意到「第五代青年」的研究(1992年至2006年於香港出生的青年人),發現這群青年人看「快樂」、「朋輩」、「關懷」這三個元素為推動不斷成長和轉化的動力,也重視以行動實踐累積經驗。「快樂」及「朋輩」不是傳統的師友計劃能滿足,創新園就實驗式地引入「3加1同行計劃」,當中包括:
1. 小組導師(Staff Mentor)負責有系統地傳授社創知識體系,提供各樣的管理工具,將其項目轉化成實際可執行,並提供申請基金的行政支援;
2. 專業導師(Business Mentor)提供行業知識及社創經驗,以致提高項目的社會效益;
3. 友伴同行導師(Peer Mentor)的理念如大學營會的組爸、組媽,年齡相約但已擁有1-2年社創經驗,可以提醒隊伍不要走冤枉路,並以「朋輩」的身份分享社創的艱苦與快樂,如何堅持一份社會使命的初心,成為隊伍成長過程中的情緒支援,亦成為小組導師及專業導師與隊伍之間的最佳橋樑,角色甚為重要。
今次的試驗邀請了陳家豪(Peter)成為其中一隊初創隊伍的友伴同行導師,而Peter雖然是個千禧後,但曾先後兩次成功申請社創基金兩個不同的原型項目資助。Peter經歷5個月與隊伍的同行,最深刻的印象是以自身去改變其他人。他所協助的團隊是由三名與自己年紀相約的年青人所組成,任職社工、餐廳的前線員工等。初初認識他們時,這團隊並不擅長於匯報技巧、簡報製作以及整合資料。但令Peter意想不到的是,經過幾天的陪伴,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分享自身經驗,例如:如何製作簡報、訓練説話技巧的方法等,居然可以在一個星期内大大提升他們的匯報質素。正因為不想出醜或面子問題,Peter每次在與隊伍會面前,都會重新溫習和閲讀相關題目的筆記或過往的文件,希望可以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在他們的面前。因此,在身爲Peer Mentor 的過程中,不只加深了對該社企和社會議題的了解,更能夠溫故知新,鞏固社創方面的知識。Peter更直言:「雖然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但帶來的回報和成功感是值得的!」
根據Jessica Powell的研究,BONDS model在Peer-mentoring有五個核心元素推動有效的友伴同行導師計劃,這亦引證了「3加1同行計劃」可以繼續在青年社創中推動。
BONDS五大主要元素,第一為孕育(Nurturing Experience)的過程,隊伍除了得到社創知識,同時Peter以過來人的同理心陪伴隊伍經歷懷疑、沮喪、灰心,及一切的恐懼,所以他的鼓勵及情緒支援極為重要。第二個核心元素是,在教授的過程中彼此是對等並認同大家共同設下的守則(Boundaries within Peer Mentoring);第三個是隊伍能開放坦承分享感受,願意接受幫助(Openness);第四個元素為這位友伴必須具備社創知識及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經歷(Dual Experience);最後一個為協助小組導師把訊息有效地傳遞(Staff Contact with Peer Mentor)。隊伍承認現在才真正學會合作、分工,學會何為社創,何為社會效益,學會計劃項目等,這些都是學校沒有學到的知識,更大的學習是解難,這些得著一生受用。另一個意外的收獲是,Peter成為了小領袖,發現自己喜歡教導別人,變得有責任心及守時。在整個過程中,他也大大減輕了Business Coach及Staff Coach很多的工作,及緩解了當中的generation gap。
正如Peter所分享:「成爲一名Peer Mentor是一次難忘及寶貴的經驗,我認爲自身才是最大的得益者。」起初他也怕自己沒有相關經驗而「誤人子弟」,到後來才發覺只需要分享身爲過來人的經歷及對社創有限的知識,對他們的幫助卻是非常足夠了。雖然導師所教導的專業知識才是成功的關鍵,但同路人的陪伴正能為在準備階段中感到迷茫的當局者提供動力及方向,讓他們能夠繼續走下去。
【你點睇?】內地男星王星被誘騙至泰國後失聯,最終獲救回國,事件會否影響你到泰國旅遊的信心?►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