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3-17

中資股的尷尬:時代變了

  中資股哀鴻遍野。
 
  美國中概股和香港中資股,從最高點股價跌去七成以上的比比皆是,甚至不少藍籌中資公司的股價也狂瀉。市場在嚴重超賣之後出現反彈,並不出奇,但是我們必須要從宏觀的角度和用歷史的視野,看清楚究竟發生了甚麼。
 
  在半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中資股連遭三次重創。從國家加強監管,到美國退市風波,再到如今的烏克蘭危機,作為一個資產種類短期內遭遇此的暴捶,在資本市場上是不多見的。
 

(iStock)

 
  有人說,攻擊烏克蘭導彈落到了港交所,炸散了港股。此言有一定的道理。烏克蘭危機為幾乎所有的風險資產帶來了情緒上和價格上的震盪,但是除了一直沒有恢復交易的俄羅斯股市,沒有一家股市、沒有一個資產種類,如中資股那麼暴跌的。
 
  任何人準備入市抄底前,不妨考慮一下,中資股為甚麼比美股、英股、日股跌多出那麼多?無他,市場擔心美國擴大制裁範圍,殃及中國資產。
 
  現代戰爭,已經不局限於狹義的軍事戰爭了,而且還包括貿易戰、經濟戰、金融戰、資訊戰、媒體戰等。出乎普京意料的是,面對他的「特別軍事行動」,美國和北約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參戰,但卻祭出了二戰之後未曾見過的嚴厲制裁行動。由於外匯儲備被凍結,俄羅斯央行無法套現,只能坐視盧布匯率暴跌。
 
  當美國政府提出,中國不得幫助俄羅斯,否則會有「嚴重後果」,市場開始產生聯想。部分全球基金賣出中資股,以調整風險敞口,這個觸發了一波又一波的去風險權重,誘發沽空,誘發margin calls。
  
  此時此刻,不必看圖表,基本面分析也變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想清楚四個字,「風險溢價」。中資公司進入港股、美股這三十年,正好遇上和平紅利時期。柏林牆的倒塌,標誌著冷戰的結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讓十幾億人口的勞動力和市場融入到了全球大循環的洪流中。中資股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成長壯大的。
 
  俄羅斯揮軍烏克蘭,不僅僅是一場戰事,而是勾起了冷戰時代的回憶,觸發了冷戰式的應對,催生出冷戰式的對峙。冷戰時期那種兩個陣營對立,未必適用于現時的地緣政治,但是資本市場是現實的,是厭惡風險的。
 
  本次中資股調整的核心邏輯,是資本上調了中資股的風險溢價,估值中樞需要重新審視,基金的倉底貨被大量拋售。圖表變得不重要了,因為環境不同了。基本面分析也暫時不重要了,因為估值的參數被調整了。
 
  市場有起有伏,烏克蘭局勢、中美互動都可能影響到市場情緒。然而,資金對增長憧憬似乎被風險溢價所取代,這才是中資股現在的尷尬。國家監管,美國退市和制裁熙攘,背後都是風險溢價重設。明白了這一點,再去檢視如何佈局投資。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所在機構立場,也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烏克蘭 #中資股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