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6-04-28

期貨市場迷思

  一位內地中部城市的副市長,主管基建投資,每年花相當大的精力跑省會和北京,爭取基建項目立項和貸款,往往無功而返。今年農曆新年過後,他的基建項目全部獲批,銀行貸款一次到位(過去要分幾期逐步到帳)。資金湧過來令他很開心,不過項目準備尚未完成,反腐敗之下大家工作積極性也不高,於是基建項目資金被轉成理財產品吃利息。他的一位同學在浙江做期貨,聽聞國家資金下發,第一時間大手買入鋼鐵期貨,飽賺了一把,回過頭來教副市長如何「與時俱進」。原材料價格飆升,帶動PPI,市場認為中國通縮見底,更多資金衝向期貨市場。不知那位副市長是如何挪用項目基金的,只知最近他在飯桌上談論螺紋鋼、豆粕、甲醇的次數多過道路橋樑建設。

 

   近月中國的貨幣政策明顯被放鬆,一月和三月的銀行信貸分別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和第二高的單月記錄,將第一季度的數字放在一起,銀行貸款超過了2009年「四萬億」時候的水平,社會總融資規模超過了2013年「理財產品熱」時候的水平。巨額流動性傾下,月度經濟數據有改善,不過惹人注目的是期貨市場的爆炒。一個品種的螺紋鋼一天的期貨成交量,遠超過該產品一年實際產量;中國期貨市場4月21日一天的成交金額,相當於全世界股市當天的總成交量的兩倍。期貨市場屬於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大生產商,槓桿高、波動大是基本特徵,如今對期貨市場不甚了了的中國小投資者卻趨之若鶩,書寫著現代資本市場驚豔的一頁歷史,希望他們和那位副市長不輸錢。

 

  小民衝向期貨市場,自有其因緣,不過從貨幣政策的角度,卻值得決策層探討。擴張性貨幣政策似乎用力已老,對實體經濟的邊際效益愈來愈低,央行唯有增大力度,用更猛烈的流動性來達成政策目標。實體經濟對政策反應不大,是因為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弱化,流動性無法被傳遞到有需要的企業和個人手中;是因為國企壟斷遲遲未被打破,許多高端服務業准入門檻過高,民營投資積極性不大。不行改革,便無法打通經濟的脈絡,光靠印鈔票難以真正擺脫經濟困局,貨幣幻影下改善了的增長動力也未必可以持久。同時,強大流動性催生出來的金融資產價格泡沫,可能帶來金融隱患、社會隱患。

 

  靠流動性拉高資產價格,以此帶動經濟增長,此招一年前在A股市場試過。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