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5
世道真假難分 「平民財技」自保3招
財技,一直被認為是富有階層才能擁有的,筆者自08年發表香港走向大都會必引來資金匯聚樓價上升、及09年金融海嘯後撰文呼籲市民關注國際新秩序後的新常態(new normal),近期我想多寫的是「平民財技」,不是想教人投資獲利,是希望給建議小市民如何保有自己的財富,因為近年所見,無論在坊間、傳媒上,甚至政府給予市民的訊息,在理財上觀念上往往也是錯誤的多。
筆者從事地產代理行業已足30年了,見過不少人因為買樓傾家盪產,也見過很多人因為錯失入市機會而終身抱恨!既然買樓和不買樓也有風險,建議人買樓或不買樓,只可以是提供一個看法,但論者或政府高官也不應自設光環,覺得叫人不買樓是救人一命。多年前,一些衛道之士曾高呼反對政府重新作置業資助,說這樣會「累死」年輕人,到了今日他們應知道其錯誤性!在時代的巨輪下,往往反映出人的幼稚。
前文我寫有關「量力而為」,其實是風險管理的入門,這是我們作為凡人可以做得到的,何必要隨波逐流,又何必要強求最低入市?天大地厚,我輩坐井觀天是否就掌握到天機?但人人也可追求到量力而為!
這世道其實充滿危機,只是殺人不見血。金融海嘯後,令世人驚醒美式經濟原來不是烏托邦,尤其是量化貨幣更是一種搶劫,美國搶劫世人,其他國家於是也加印銀紙,於是,變了一眾政府打劫人民,國際樓價當然大升了,非泡沫也,只是銀紙貶值的結果。其實七十年代美國取消了金本位後便不斷加印銀紙,物價升樓價漲本來就是合理的事,但是97後,一個大印銀紙原本應該貨幣跌價的美國,因為享受別國的災難和國際動盪引起美元的需求大增,於是當時的美元升值而引起港元的樓價也進入下跌軌,這種是人為的通縮。那麼97年的樓價下跌才是「假」的事實了。
政府年年發佈的通脹數字也是3至6%左右,是否真正反映出跌盪中的世道?心照不宣。
政府出樓市辣招真的是對付炒樓嗎?到了今日,大家也認為不合邏輯。其實,任何政府為社會做的,能夠影響市場的只有一種事,就是分配財富,只是有人分多了,誰人分少了?政治上有些事情,只能做,卻不能說。
此世道,真假難分,平民需要的是財技自保。故我撰寫平民財技。
如果說「量力而為」是平民財技入門第一招的話,分散投資算是第二招了。我在多年前已分享過我的理財策:「Cash is King!Property is Queen!Stock is Prince!Career is Princess!」也算是我的分散投資組合。近期有網民回應認為現在的次序應該是「Career is King!Cash is Queen!Property is Prince! Stock is Princess!」會安全一點。很有道理,這也是發揮著分散投資的功能。
分散投資的作用是:
(1)減低「一鑊熟」一鋪輸清的風險
(2)因為保留了實力,所以更能掌握到更多機會
用家往往給自己太多壓力,又想買平一些,又驚買了後樓價下跌,往往在「船頭驚鬼,船尾驚賊」下錯注或錯失機會,其實不單止功夫,在投資上也是講究「一膽、二力、三功夫」,用家往往膽子細,除了不在行外,還有個原因是落注太大,將終身積蓄也壓下,壓力大當然做不到好決定,因此平民投資或買樓自用,比較合適是分散投資,買細一點,保留後著。如果你說樓細升幅「無肉食」,對不起,這是慾望問題,慾望高自當承受更高風險。但如在風險立場去說,分散投資可在壓力減少下敢入市、早入市、也能掌握後市的機會。
那麼第三招,說開CASH IS KING,筆者也發表過「持盤力是王」(HOLDING POWER IS KING),這裏所說的持、粘貼力是指在持有物業上的能耐,既然國際大國印銀紙是長期的事,物業長遠賺錢已是投資的鐵律了,投資房地產失敗的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中途無失去預算無力持續下去而已,所以投資物業確保能有持續下去的能力才是最後決勝因素!
03年後也有不少人等待平價入市,但一等又是十個寒暑,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就算樓市可以跌幾成,這十年也不值得去等,何況等的代價多大!等待不如量力而為去掌握!
莫等待!白了少年頭。
【與拍賣官看藝術】走進Sotheby's Maison睇睇蘇富比旗艦藝廊!蘇富比如何突破傳統成規?►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