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3-06-12

「斷裂」的香港樓市


  一個政府的主要責任是分配社會的財富,但我認為不是以派錢的方式,即使是給予福利其實也是下策,上策是透過政策管理確保市民可以得到充足的機會,機會才是最珍貴的,一個所謂自由的政治制度如果沒有給到國民足夠的機會的話,是虛偽的!一個福利主義國家如果沒有給到國民足夠的機會的話,是虛弱的!
 
  在六、七十年代,正當英國嘗盡了福利主義的苦果時,他們卻在香港這殖民地,無論是販夫走卒,還是中產藍白領,都給予市民普遍的民生機會,令到香港從而得到繁榮,在缺少民主的空間和缺乏福利的保障下,香港當年的興盛成為了國際的奇葩!
 
  但97後,尤其是04年後香港受到地產霸權和政治霸權的衝擊,財富一方面被財閥壟斷,另一方面政黨亦通過立法會上的優勢不斷推出新法例和新的福利,令中小企營商不斷增加成本,很多新例都不是得到社會的共識而來的,只是強勢的政治霸權去欺負弱勢的社群宰割出來的,中小企一方面要捱貴租,一方面要面對成本不斷上漲和法規日益嚴謹。
 
  嚴格來說,中小企的生存空間和機會是愈來愈少的,也即是說香港所謂的民主進程和自由市場也是虛假的。
 
  在純粹樓市的角度來說,香港房地產市場的「物業鏈」,在前政府的年代是出現多段斷裂的!政府荒廢了資助上車置業,甚至低估了公屋的需求,令怨忿的草根累積,沒有置業資助,上車市場缺乏買家,上車盤自然平得低殘,天水圍在一年前仍不乏實用面積計算千多元一呎免補地價成交,試想想,如此低殘的價錢,居屋業主又如何有能力換樓呢!?不單如此,樓花銷售在未管制前的優勢也製造了樓市階梯的斷層,樓花跳價快!加上專營樓花的地產代理配合下,令原本想買二手的買家也被引領了去一手,這可能是一個不公平的競爭!令到二手業主無論在量和價上也分享不到正常的購買力,於是一手升得太多,二手業主要換一手樓最後成為了愈來愈遙遠的事,出現斷層了,加上內地買家的強橫購買力,樓市多節斷層帶來了社會利益分享不平衡!成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不可以否認,梁振英政府的確是修補著樓市的斷裂,阻止內地客入場!設下港人港地的新階梯!抑制一手樓銷售的過份昇華!在各辣招下,樓市的確回到由二手市場為核心!而且是由上車樓為起步!由上車樓再牽引起真正的換樓購買力!我們的確要在這方向上支持政府,因為得到更平均的財富分配才可以有安定的社會,但是支持正確的方向,也包括批評,現在的實際處境,700萬以下的物業,最多只能借420萬,這令到要換樓的業主要跨過很高的門檻!這個現況是危險的,因為當300-500萬樓價的業主,發覺他們若需要換樓是要面對孤高的門檻和太高風險的時候,他們就會放棄換樓的主意和打算!業主不換樓,試問上車客何來有樓盤選擇上車?這樣整個政府的重建市場和修補物業鏈的工程會夭折並胎死腹中。
 
  而事實上,梁班子有一些成員也不熟悉有關樓市政策的特性,今年2月我代表商會到立法會發表意見的時候,提出一個觀點就是辣招一定會令到市場放盤量減少!因為有心換樓或者換貨再投資的人士,他的成交和風險都加大!所以揸貨成為最佳的投資策略,人人揸貨抵銷了政府出辣招的需求控制!於是在需求減少情形下,放盤量也少,成交量也會少!「供」與「求」互相得到抵銷,於是樓價就不會出現大跌,只會出現微調甚至「假跌」!甚麼是「真跌」?甚麼是「假跌」?樓價真正下跌是有結構性支持的,即是平盤是愈賣愈多,愈賣愈平!現在成交的平盤賣了後也找不到第二個同類型的,所以現在樓市只是微調或者「假跌」,而政策的本質既然是分配社會的資源,那麼一定有一些部份被分少了而跑輸大市,而有一些部份被分多了而跑贏大市,跑贏的區自然令樓價上升,因此,用樓價多少來作為行政的指標是不成熟的觀點!這些觀點會給公眾混亂的訊息,令公眾更加不了解政府的真正行政願景。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樓市點評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