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退休大樂趣——睇相(II)
上周本欄提及小弟宅在家,發覺退休最大樂趣,乃是翻閱幾十年的舊照片。此文一出,當日即創Like的新高,顯示內容中正不少讀者口味。既然如此,就「再斬三兩」可也。
相信,我的幕幕經歷,對大部分五十以上香港人來說,充滿共鳴感,因大家都共同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入心入腦變化。當中含有多少喜怒哀樂,兩個字形容——心照!
全港電台曾經破天荒做聯合收聽調查(理應最具公信力)。後來,有人發覺仍是獨自做最有利,因可以「操控」結果。從此,散了。
事實,從傳媒工作四十多年,遇到的人、事、物,難以想像的豐富。因長期只做一項專業,而這個行業的特性,是接觸面極之廣(並不代表深!),基本上,沒有任何工種可比擬。
感謝上天,早早在我的DNA中種下傳媒因子。所以,大學畢業後,不用三心兩意,只一往無前殺入傳媒界。
由於有一顆熾熱的心,故見工時,一定感染到面試者。個人的信念及抱負——希望透過傳媒工作,將智慧、知識及快樂,與最大公約數的香港人分享,這個,一定羸得對方的心。更何況,我聲明,只要有機會,頭三至五年,完全不問工作時間、福利、待遇……。
點解?因有機會跟高人叻人一齊工作,已是莫大福氣,根本應該交學費而不應收取任何工資!
七十年代,不少電視電台明星級管理人,包括周梁淑怡、林燕妮、張敏儀、朱培慶、吳錫輝、吳慧萍……等,早已家傳戶曉,任何畢業生若有機會跟佢哋工作,真要感謝上天!
傳媒工作,做得出色,等於有一張「名人見面通行證」。其他行業,想見到港督、行政長官、明星學者、演藝巨星、首富……難若登天,佢哋位位日理萬機,時間之寶貴,絕不能浪費在任何無謂人、無謂事上,為乜要見你?此外,中外也有千百計記者排隊約採訪,咁,為乜要俾你獨家?
董建華上任特首後第一個電視訪問,「交波」後開波,只十五分鐘已黑面。因我問:「可有反省上任三個月已令公務員歷史性上街示威之因?」
前港督彭定康對傳媒的「政治功能」非常清楚,為建立形象,軟硬節目通殺。
2004年梁振英出任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公眾形象與今天頗大出入。
李澤楷早年高價出售衞星電視一役,智取「老孤狸」梅鐸,名震全球。
廿年前林鄭任社會福利署署長,風騷出席活動。
說穿了,一切是「互相利用」。你的傳媒機構招牌亮麗,你作為訪問者,有出色的紀錄,如此,即會一拍即合。關係是互動的,有時是名人求你,有時則是你求名人。
馬會主席陳南祿曾是國泰航空首位華人總裁,工餘愛打band,做得又玩得。
電台的魔力,引得哲學大師李天命與我攜手主持《思考與探索》,夢幻!
任何一個終生的傳媒工作者,退休後,皆可寫一本圖文並茂,內容豐富的回憶錄。當然,若能似美國式爆料,就更具吸引性。只可惜,有了國安法後……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