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2
如何克服生活上的恐懼
筆者認為有些生活上的恐懼是從少形成,受到兒時的影響,長大後陰影揮之不去。少則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例如怕昆蟲,連蝴蝶都怕,又會怕黑 ; 大則會不願意去接觸新事物,新環境,想辦法逃避。
我們相信人生的道路不會永遠平坦,有高潮,也會有低潮。教導孩子人有三衰六旺,遇到挫折或困難。自信心失去,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是正常不過的事,但還是要面對和克服。
孩子長大後,遇到挫折或恐懼,希望他們會記起曾經克服了一些事情,拿出勇氣來面對,或起碼能自我打氣一番,增加信心,相信只要捱過便有希望。
教導孩子時,我們都會跟他們說不要害怕困難/克服生活上的恐懼,要勇敢面對。
父母以身作則
只是發出指令,叫孩子怎樣怎樣做,但如果我們很少和他們一起做,這就很難有說服力。講一套,做一套會令孩子不服。
我們最好是以身作則,帶頭先行,做好榜樣。對稍為年長的孩子,給他們多些鍛鍊的機會。例如不論在下大雨天,走在滿布泥濘的小道上;或是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靠地圖找目的地;或去找心儀的學校去「扣門」等候校長出現等等,一齊參與。
身邊很多小事情也可鍛煉孩子克服恐懼,如要他們習慣在黑暗中睡覺,便要從少做起,如果他們起初有點驚,可陪伴在側,直至他們入睡。父母在孩子面前千萬不要說 :「如果你不乖或不快睡覺,便會有鬼怪或警察叔叔捉你。」
在郊外見到小昆蟲,例如蜜蜂,父母千萬不要擺出很驚慌的姿態,特別是女士對蟑螂很懼怕,也不要表現過度驚慌 (我太太就是)。這會令孩子自少對任何曉飛的昆蟲(即使是蝴蝶) 也懼怕,減少他們接觸大自然的興趣,莫說喜愛及保護。
以上事情,相信很多家長做過了。
筆者引導兒子,設定一些情境,讓他們經歷磨練,下周與讀者朋友分享。
我的開心事
(一) 有天六時後在西區隧道(九龍區入口)的天橋上,看到太陽像紅紅的咸蛋黃,掛在天上。非常好看,心情頓覺舒暢,有不少專業「龍友」也在拍照呢!
(二) 與一位同事說到家事,她帶70多歲的母親去檢查,看有否腦退化症。檢驗結果出來沒事,將母親多月的擔憂一掃而空。同事說老人家回家後也變得精靈好多,聽到真的替她開心。
(三) 書展那個周六早上及下午去了二個講座,一共售賣了20本「從一元開始」,開心是筆者還保持剛畢業的銷售衝勁,投資者也支持,縱使銷售的數量比預計有出入,但也感恩。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