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
國務院總理李強於3月5日發布了他首份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2024年重點工作,傳遞了10大重要訊號。筆者既無出席,又無內線,只好做文抄公。
任澤平團隊總結出了該報告內有10大訊號,而這些都是沿著「十四五」規劃路線而來(見圖),這10大訊號是:
(一)2024年將經濟增速目標設定在5%左右,2023年GDP兩年複合增長4.1%,意味著政策加碼推動經濟恢復的決心,釋放積極訊號。但也提到「實現今年預期目標並非易事」。
(二)政策總基調為擴張。「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謹慎出台收縮性抑制性舉措,清理和廢止有悖於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規定」。
(三)財政政策積極加力。廣義財政支出規模為「4.0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赤字規模+3.9萬億元地方專項債+1萬億元新增不列入赤字的超長期特別國債+1萬億元去年四季度發行的特別國債+5000億元以上的抵押補充貸款(PSL)」。分解看,赤字率3%對應4.06萬億元赤字規模,比去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這是狹義財政。再來看廣義財政,3.9萬億元地方專項債,比去年增加1000億元;去年四季度臨時將赤字率提升至3.8%,增發1萬億元特別國債,大部分用於今年花;新增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不列入赤字;累計發行5000億元支援三大工程的PSL,後續可能還會增加。地方政府化債,中央財政擴張,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加上發展新質生產力,優化房地產調控,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這是完成今年5%經濟增速目標的支撐。
(四)應會繼續降準減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
(五)擴大內需。消費方面,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傳統消費品以舊換新。投資方面,推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新基建。
(六)新質生產力。一是傳統產業升級和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二是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依次提及「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三是一體化算力體系、數字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
(七)「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法治興則市場興。
(八)「優化房地產政策」。地方因城施策放鬆限購限貸,但當前房地產銷售仍低迷,可考慮「降息+放鬆限購+住房銀行」的組合拳。房地產新發展模式、「三大工程」建設、「人地錢」掛勾政策、戶籍制度改革正加速推動。
(九)「弘揚優秀民營企業家精神」。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提高融資支持,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提振民營經濟信心。
(十)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放寬電訊、醫療等服務業市場准入」。2023年10月,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宣布,「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準開放,擴大數字產品等市場准入」。
以上10項,要逐項談,讀者未必有興趣,只談第6項,新質生產力。
有些評論員,會拿「新質生產力」來說事,話好難讀,唔知乜,中共就是興搞口號,對這點,筆者無言,因為每人理解不同,而理解是據自己的歷史認識而來。黃錦輝謂用英文講,就是Quality Innovative Productivity,高質創新生產力。明啦,毛坑與智能馬桶之別,即是叫中國的製造業,要智能化,高質量化,用以前的話講,是升級換代,但再講升級換代,就連這句指示也是否應給出個新意思、新名詞?
任澤平團隊對新質生產力的闡釋是:
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1. 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關鍵。《報告》重點提到,「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
2.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轉型」。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製造業重要的上游投入部門,生產性服務業賦能傳統製造業,降低運營成本,擴展應用場景。
3. 「人工智能+」,「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數字基礎設施是以數據創新為驅動、通訊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體系;數字基礎設施主要涉及5G、數據中心、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通訊技術,以及基於此類技術形成的各類數字平台。
目前,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快速發展,深化融合實體經濟。軟件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12.325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4%。2023年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6363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4666萬戶,互聯網普及率為77.5%。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報告顯示,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元。企業採用率已達15%,市場規模約為14.4萬億元。在製造業、零售業、電訊行業和醫療健康等四大行業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採用率分別達5%、13%、10%和7%。
作為炒股佬,我們要在
- 智能網聯
- 新能源汽車
- 新興氫能
- 新材料
- 創新藥
- 生物製造
- 商業航天
- 低空經濟
- 量子技術
- 生命科學
這些範圍內找股,可惜這類股在香港沒有多少上市,要買便要買A股或相關的ETF。
第5項的擴大內需,應是港炒股客較熟悉的,不就是再家電、汽車下鄉?以前炒過啦,翻炒不就得了?
對不起,有時蹺是會舊的,翻炒會翻車,因為李強不傻,明天(19日)續有乜新炒作。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