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7-25

日韓經濟滅頂?

  美國經濟儘管不妙,但美儲局仍堅持下半年繼續加息兩次。市場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進一步低迷,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有起色。有人說,美儲局今輪加息,不但要讓美元回流美國,而且要令到某些國家的經濟捱不住而崩潰,好讓華爾街趁機掃「平貨」,就像前蘇聯解體時一樣。此話當真?

 

  看來,21世紀世界的政、經形勢,仍照弱肉強食的森林定律來發展。「弱肉強食」不單是指中、美兩國近年在政、經方面爭鋒,以決雌雄。更有可能發生的是,當某個國家在今次即將來臨的經濟危機中倒下時,其他國家必會「趁病攞命」,掠奪那個國家的資源、資產等,就像非洲草原上的鬣狗般,牠們未必會直接參與戰鬥,但戰敗垂死的野獸,甚至牠們的腐肉,已足可讓他們飽餐一頓。

 

  在今次經濟危機中率先倒下的,一定不會是中、美,反而可能是一些之前在傳統工業生產表現出色的國家,例如日、韓。今時全球經濟普遍以創科驅動,全球經濟形勢不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技術發展停滯。各國的半導體產業形勢都不好,包括擁有三星的南韓。三星第二季度營業利潤暴跌96%!原因一、三星在顯示屏、記憶體等市場,不夠中國競爭;原因二、全球消費市場低迷,隨著手機銷量下降,半導體需求也跌。這不單是三星,台灣的台積電芯片賣不出去,業績也不見得好。

 

經濟好壞看手機市道?

 

  全球經濟怎樣衰,其實大家可從手上的智能手機得到答案。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共計5.25億台(圖一),預測全年出貨量約為10.5億台,但2012年手機出貨量卻有17.5億台;2013年18.5億台;2014年19.5億台。今年手機出貨量還不及10年前六成,而且市場還在逐年萎縮中。

 

 

  流動網絡約於2010年興起,當時趨勢是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那是超過50億人的市場,需求何其龐大。2010至2016年間,智能手機每兩年便是一代,迅速的換代、更新,令到整個供應鏈,無論上、中、下游的生產都得以蓬勃發展。那些年的資金投入、初創企業都多不勝數,其中如有硬件升級,又會引發軟件應用技術上的突破,例如SaaS。創新及軟件企業的機會不但眾多,而且不斷湧現,包括外賣軟件、短視頻和Call車的平台等,都造成投資、就業,乃至消費總量,互相拉扯著向上趨升。

 

  不過,好景不常,自2016年以後,手機需求下降,市場逐漸萎縮。還記得那個配置超解像鏡頭,可讓你拍到月球表面的手機廣告嗎?曾幾何時,手機配備30萬像素的鏡頭是稀有的,但兩、三年後,莫說是30萬,300萬,甚至3000萬像素可能也out了!這些人類肉眼看不出分別的「潮流體驗」,對絕大部分非科技迷的普通消費者來說,並沒有意義,也難以說服他們不斷買手機「升級」。

 

  市場沒有換手機的動力,就不能刺激相關的消費。2017年手機出貨量下降至15.11億台。直至3年前,2020年的13.06億台;至2021年11.2億台,以及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各品牌比較(表),手機出貨量都在跌。

 

 

  手機製造商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或會選擇減產,導致裁員或減少招聘,造成失業或就業不足等問題。

 

  手機可讓大家窺見全球經濟差得怎樣,是因為這不單是手機產業的情況,連其他家電及設備,包括:電視機、雪櫃、冷氣機、電腦等,近年都沒有革命性的科技突破,導致需求萎縮,企業產能下降,市場出現悲觀情緒,經濟遂陷惡性循環。

 

僅中美GDP有實質增長

 

  近20年來,全球其實只有中、美經濟在發展,大部分國家都只陷衰退或吃老本。美國經濟靠的是「金融手段」,搶掠盟友;中國經濟則以電子製造業為其中一個主要引擎,賺得了全球市場,而日本反而就丟失了原本在中國,乃至歐美的市場。

 

  2010年,全球GDP總量是66萬億(美元.下同),至2022年100萬億,增加了34萬億。這34萬億元中,中國與美國合共進帳了23.2萬億,其餘200多個國家及地區共只增加了10.8萬億,即是這12年間,每個國家的GDP平均僅增加了約500億元。若扣除QE所帶來的通脹,她們的GDP其實並沒有增長,甚至倒退了。

 

日、韓產業落後於中國

 

  跟中國競爭下,日本、韓國已相繼失去了家電、造船、鋼鐵、顯示屏、手機、高鐵、電腦等產業領先地位之餘,在一些新興產業,例如空中巴士、新能源、AI、互聯網等領域上,日、韓似乎都沒有發展動力,遂也失去了位置。今年日本把汽車產業王國的地位拱手讓予中國;上半年中國造船業定單佔全球六成(59%),反觀造船大國南韓卻只能拿到三成(29%)定單。預計3年之後,中國造船將佔全球市場7成,而汽車則有一半或以上。

 

  有人指中國經濟不好,那是他們只看到今時中國經濟沒有那麼好,而沒看到其他大部分國家,例如日、韓的經濟(圖二及圖三)更不好而已。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缸邊隨筆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