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11-22

新經濟還需「舊」原料

  可能有人以為,以綠色能源為重心的新經濟,不再需要由傳統工業支持的經濟體制、模式,甚至原材料。若此,就大錯特錯了。以電動車為例,銅箔的需求便將增加,而製作銅箔的電解過程中,也需要使用大量電力。提高目前電網的效率及穩定性,亦成為了發展電動車產業的重要基建。

 

  對於有人估計,銅產會在未來幾年出現過剩,美國礦業大亨、艾芬豪礦業(Ivanhoe Mines Ltd.)主席弗里德蘭(Robert Friedland)上周於新加坡出席一個新經濟論壇時直言,抱這想法的人是在發夢。

 

  弗里德蘭投資於採礦及工業基本原材料(basic materials),包括黃金、鎳、銅等已幾十年。他說美國官員可以製造衰退,可以加息,也可遏止經濟活動。但當中國人放寬封城、管控等措施後,經濟活動將復常,而世界邁向新經濟,重要金屬及工業基本原材料便將長期持續出現短缺。

 

  俄烏戰事引發能源危機,這樣會不會進一步推動綠色科技達致能源過渡?弗里德蘭指供應鏈斷裂,令到世界更加看到每樣事物與物價上升的密切關係。俄烏戰爭令大量商品短缺,例如今時鎳和銅的存量便是幾十年來最少。

 

(iStock)

 

  銅和原油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看漲之際,有人預期,經濟將快速復甦,各國貨幣及經濟刺激措施也將推動需求擴大,大宗商品的供應將跟不上需求的增長。美國不少大行指大宗商品市場已進入「超級周期」,即大宗商品價格將長期上漲,之後再下跌。

 

  如果「超級周期」已開始,投資者可有甚麼部署?弗里德蘭表示,如果我們一方面希望開始燒烴油(hydrocarbon oil),另一方面又燒炭、燒石油以維持全球GDP 3%的增長,必會遇到很多重大的挑戰。在提供工業基本原材料以利能源過渡方面,他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全球耗銅量 中國佔逾半

 

  至於全球核威脅,上周一(14日),習近平與拜登在印尼G20峰會上清楚表示,雙方均同意俄烏戰爭不應使用核武。意味著中美都不同意俄羅斯以核武恫嚇烏克蘭,從而遏止俄聲稱使用核武的言行,這對全球未來增長無疑是正面的。

 

  弗里德蘭指出,中國現佔全球逾半的耗銅量,內地民眾暫時或因封城、封區等措施而未能進行經濟活動;若看美國疫情管控過後的經驗,民眾消費力瞬間引爆,中國經濟前景也可如此預期。

 

  弗里德蘭認為,金屬礦業對國家安全十分重要。今時全球經濟受到破壞,中國從經濟體系的頂部直到底層,都希望保障整個供應鏈正常運作,而美、加等西方國家就更關心國家安全。他指出,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都認同,美國需要更多銅:民主黨需要綠色經濟,而共和黨則著眼於國家安全。

 

  當被問到美國今時才想到要保障銅的供應是否已太遲時,弗里德蘭含蓄地表示,保障重要金屬的礦務,需時20至30年。

 
  他又指礦業並不適合「聰明人」做,因為它動輒投資幾十年,而中國很有前瞻性,西方世界現在才急起直追,應付需求。例如德國一直需要原料,今時卻仍落得「要燒煤過冬」的下場,這是過去不會發生的事。

 

礦業須憑科技轉型

 

  礦業雖不是綠色產業,但弗里德蘭表示,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東西都是礦業的產物。礦業的確可令到人類的生活轉好或變差,而它也須依賴急速大步向前的科技以轉型,從而再創造。他補充,這世代勝在有科技發展的疊加優勢,例如無綫寬頻、超級電腦、智能學習、AI等,讓他相信會找到更好的方法去採礦以及採甚麼物質。

 

  今年能源市場混亂,會不會令弗里德蘭對科技或傳統投資的想法有所改變?他指出,採礦需要有龐大資金流,他現正再投資於鐵礦非傳統的、顛覆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以減少耗能及採礦時所產生的碳足迹。

 

  他透露,他們正研發新技術去壓碎、研磨岩石,過往這些工序會製造出全球暖化氣體總和的5%至8%。

 

  他續解釋,若要從石頭採得金屬,便須從滑石粉(talcum powder)中研磨它們出來,這會消耗大量能源。不過,弗里德蘭斷言,礦業20至30年後應會有很大的轉變。日後的生產過程,耗能遠較今時高效,卻沒那麼富破壞性,並將從地面移往地底。

 

能源過渡涉多問題

 

  接踵而來的危機打擊著全球經濟,而俄烏戰事也勢將延續至2023年。在這背景下,西方國家仍興致勃勃於新經濟,期待完全達致「能源過渡」。弗里德蘭表示,今時大部分人甚至不能界定「能源」是甚麼;至於「過渡」,那麼能源究竟該「過渡」到甚麼程度?例如燈、攝影機都會由可持續的新能源驅動?

 

  從宏觀角度看,弗里德蘭認為「能源過渡」涉及整個供電網絡。即使是電動車,也不能沒有銅,而供電也需要整個電網大規模轉型;否則,當所有電動車同時充電,必會拖垮供電網。能源固然要順利過渡,但不少人卻低估了在重要原材料方面所需要的投資,結果?會供不應求;結果?原料價升;結果?通脹不下;結果?……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缸邊隨筆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新經濟股 #金屬 #銅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