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05-17

【新加坡直擊】醫護擇星離港心聲

 

港醫療政策失衡 輪候過長延治療

 

  本港公營醫療機構肩負照顧大部分港人的醫療需要,沒有能力到私家醫院就診,只能依賴公立醫院,但等候專科門診、急症室、非緊急手術長期排大龍,等了又等,見醫生的時間可能只有15分鐘,甚至更少,背後與資源、人手不無關係。近日有一名患有嚴重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小童,在排期輪候公立醫院門診治療需時兩年,正是治療該病的黃金期,最終由社福機構提供免費治療,比原定時間快了一年。

 

位於九龍東聯網的聯合醫院服務人口多,區內人口老化,專科門診的等候時間特別長。

 

  首次見專科門診醫生要先經普通科醫生轉介,再作分流,被歸類為穩定個案的病人,輪候時間可以年計,「在分流階段,很多時候病人是見不到醫生,而是門診職員或醫生按分流信的病情、資訊安排首次見醫生的時間,會不會錯過治療的黃金期,需視乎分流信的資訊是否足夠。」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轄下病人權益協會幹事彭鴻昌近日接獲一個案,病人發現腋下有20厘米腫塊,普通科醫生評估為脂肪瘤,獲安排一年半後到專科門診見醫生,兩個月後,病人回內地探親時看醫生,醫生抽取組織化驗後,懷疑是淋巴癌,回港後病人再到普通科門診求醫,另一醫生同樣懷疑是淋巴癌,即時轉介腫瘤科,可惜為時已晚,病人在兩、三個月去世,「有時見到醫生都未必即時處理到,因為等造影、磁力共振要幾個月,期間病情可能已有變,有些病人會在私家做,但不是所有人可負擔數千、數萬元的費用。」

 

彭鴻昌希望候任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能檢討現行向醫管局的撥款安排,是否能配合醫管局改革以人口結構為本的原則。

 

稠密地區資源比例失衡

 

  現時公共醫療資源分配有兩級,先由政府撥款給醫管局,再分配到轄下7個聯網給前綫的醫院,彭鴻昌說,個別聯網的醫院數目相對人口和覆蓋地區,都出現資源追不上人口的情況,舉例,九龍東聯網只有聯合醫院和將軍澳醫院,服務區內近100萬人口,佔全港逾一成人口比例,但獲得醫管局的資源比例不足一成,而沙田、馬鞍山近年人口增長很快,但新界東聯網的資源同樣追不上人口增長,「新界西是另一個追不上的聯網,所以人口老化嚴重、較貧窮的地區,病人要輪候的時間更長,資源多些自然可增加人手。」部分非緊急手術可在兩、三個月內完成,但一些老人病如白內障手術、關節手術,彭鴻昌說輪候時間需要一年或以上。

 

  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文件,骨科門診的輪候時間最長,彭鴻昌說,不同病症的病情變化速度有別,骨科的病情變化可能要數個月,每月見醫生的意義也不大,但腫瘤科的變化比較快,輪候時間不應太長;就聯網劃分,九龍東的輪候時間明顯偏長,其中較多老人需要的眼科、骨科及內科,分別要輪候2.6年、2.3年及1.9年,可能正正與該區老年人口較多有關。

 

  醫管局去年完成檢討,將改以人口為本的方式調撥資源,今年內會完成具體的人口分析,但回歸基本,醫管局的資源由政府發放,資助水平相比其他國家偏低,而過往政府亦多次凍結或削減撥款,要由醫管局以儲備填補,彭鴻昌說,對醫院維持服務質素有影響,要提升質素更有難度,而政府亦沒有以人口結構等元素作為撥款考慮,他期望,競選時提過會檢討現時撥款安排的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能夠解決這積壓多年的問題。

 

2017-18年度醫管局預期提供服務量

 

 

 •約172萬個住院及日間住院病人出院個案數目

 •約224萬個急症室就診人次

 •約738萬個專科門診(臨床)就診人次

 •約255萬個專職醫療(門診)就診人次

 •約634萬個基層醫療就診人次

 •約206萬個社區外展探訪人次

註:上述服務涉及544億元經常撥款,當中包括20億元額外撥款

資料來源:醫管局

 

Source: 《iMONEY智富雜誌》

【你點睇】9歲泳手一度被拒參賽,議員指泳總執委會長兼任上訴委會長欠公正► 立即投票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