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1-05

核武器、核擴散與核能競賽

  聯合國安理會中美英法俄五個常任理事國本周共同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指出「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表示不將核武器瞄準彼此或其他任何國家,並重申將為達成全面徹底裁軍的條約而真誠地進行談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表示歡迎,強調消除所有核風險的唯一途徑是消除所有核武器。

 

  新年伊始,以往立場相左的五個大國罕見地發表聯合聲明,顯示出五國希望用實際行動降低核戰風險,避免和軍備競賽,彼此增加互信,為將來舉行新的削減核武談判創造條件。雖然1968年誕生的《核不擴散條約》(NPT)只確認上述五國為法定擁有核武器國家,但後來自行宣布擁有核武器的還有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鮮。此外,以色列被廣泛認為已擁有核武。這些變化為展開多邊削減核武器談判增加了難度。

 

擁核國家增加,安全係數降低

 

  在上世紀的「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均生產了大量核武器,但核子大戰會令交戰雙方都從地球上消失,這種雙向「核威懾」阻止了核戰爆發。但要防止核技術擴散卻並非易事,因為想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從民用核研究入手,逐步提高其核技術。伊拉克當年購買了法國的核反應堆,聲稱要發展民用核能技術,但以色列認為伊拉克的目的是研發核武器,因此在1981年6月7日派八架戰鬥機將位於巴格達南部的伊拉克核反應堆徹底炸毀。以色列近年來指責伊朗在發展核武器,但至今未對伊朗核設施採取軍事行動。最近,美國是否會重返有關「伊朗核協議」的談判引人注目,而這項協議恰恰是為了限制伊朗的涉核行為,阻止其提煉可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高純度濃縮鈾。

 

  國際社會一方面對伊朗的核能研發不斷設限,另一方面卻對已宣布擁有核武器的印、巴、朝三國「放任不理」。美國及其盟國對這三個國家都實施過不同程度的經濟制裁,對朝鮮的制裁仍未撤銷,但制裁行動無法改變三國已經擁有核武的現狀。鑑於三國均認為他們在核武問題上擁有發言權,五大國的最新聲明可以被看作是為日後修訂《核不擴散條約》提供了一個基本框架。

 

民用技術進步,中國後來居上

 

  涉及核武的國際環境已發生了巨變,在核能發電領域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1953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聯合國大會發表講話,宣布美國將興建核電站,帶頭使用安全清潔的核能。位於匹茲堡附近的美國首座核電站在1958年開始發電,1973年中東危機導致國際油價上漲,美國當時有41個核電項目立項,令核電能力大幅提升。後來雖然經過了「三哩島核泄漏」事故和多次的反核運動,至今仍有55座核電站在美國各地運營,佔全美發電總量的20%,佔美國清潔能源發電量的50%。

 

(iStock)

 

  英、法、德、日、加和前蘇聯等國也先後在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建造了一批核電站,為各國提供了大量清潔能源,但也發生過幾次較大事故,包括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件」和日本的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目前運行效果最好的是法國的核電系統,該國70%的電力來自核電,除供應本國外,還賣給意大利。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開始興建核電站時,還在遭受美國的技術封鎖。

 

  1995年10月,中國總理李鵬訪問加拿大,主題是慶祝兩國建交25周年。我當時前往渥太華和多倫多採訪,得知此次訪問的重要議程之一是落實購買加拿大的坎杜核反應堆。此前我已聽錢其琛副總理講過,中國希望購買美國西屋公司(Westinghouse)的核反應堆,因為其技術比較先進,但美國政府不批准。中加雙方在李鵬訪加期間敲定了協議,幾個月後加拿大向中國出售兩個坎杜反應堆,即後來的秦山核電站4號和5號機組,當時這是中加兩國之間最大規模的商業合同。

 

  美國政府多年後放鬆了這一領域的對華出口限制,因為隨著中國核電工業的發展,美國的技術優勢已經不如之前那麼明顯,而且中國與法國和加拿大等國的合作令這些國家的企業受惠,美國企業對本國政府的「政治優先」十分不滿。2006年,西屋公司終於向中國出售了相關技術,而中國企業後來在其基礎上研發出新技術,並且申請到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如今中國核能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位置,核能利用率和核電站建設能力是中國的王牌,中國廣核集團還參與了英國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電站的建設,顯示出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

 

核電關乎減排,中美另類較量

 

  中國目前有16座核電站的52台機組在運行發電,同時還在加速興建更多核電站,已開工的佔全球同類在建項目大約一半,但要實現中國政府的減排目標,這似乎還不足夠。根據最新數據,到2021年9月底,核電的發電量只佔全國總發電量的5%,近七成的電力仍來自使用非再生能源的火力發電。

 

  在太平洋另一側,拜登總統提出2035年美國要做到發電不再產生碳排放,為此,美國政府正推動重啟核電建設,但拜登的巨額新基建計劃尚未獲得國會批准。中美均為碳排放大國,也都決定利用核能推動實現減排目標,因此考驗兩國經濟實力與執行能力的「核能馬拉松」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核能 #核武 #核擴散 #核不擴散條約 #核電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