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6
上任一周年,李家超的最大挑戰仍是國家安全
今年「七一」,既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26周年,也是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一周年。去年「七一」,國家主席習近平為香港送上「四個必須」和「四個希望」,要求特區政府「着力提高治理水平」;而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時,亦強調「以結果為目標」,矢志帶領香港在各個範疇「提速、提效、提量」,千頭萬緒,勇毅前行。
資料圖片
北上述職後與內地通關復常
回望一年前即李家超上任時,香港正受虐於3年疫情,隔離檢疫措施嚴峻,未與世界開通,經濟受挫,市民生活感到壓抑。新政府上場後,抗疫易帥,以穩定的步伐放寬入境及防疫措施,香港逐步對外聯通。2022年12月下旬,李家超北上述職回港後,宣布取得中央政府同意,香港與內地終於2023年1月8日起實施免檢疫通關,標誌社會復常。
這半年間,香港政商學界舉辦了大量內地考察團,單是我本人便參加了李家超帶隊的立法會大灣區訪問團和新民黨浙江交流團。內地遊復甦,很多市民會在假期北上,例如這個「七一」周末社交媒體便被朋友的內地遊相片洗版。同時,香港陸續復辦國際大型活動,例如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巴塞爾藝術展,以及剛在6月下旬舉行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等等。這些盛事帶動旅遊業、帶動人流和錢流,反映香港已重返國際舞台,是踏上新征程的好兆頭。
積極推進「簡約公屋」
至於香港的老大難問題──土地房屋嚴重短缺、20多萬人擠住劏房、經濟結構單一、貧窮、年輕人上流問題等等──李家超沒有掉以輕心。
為加快增加土地房屋供應,李家超甫上任便成立了「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兩個工作組。房屋局推出「簡約公屋」,目標是在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以增加整體公屋供應量,壓縮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年半。李家超接受訪問時表示,2024年會有約2000個單位,市民可以平均提早6.5個月上樓(《講清講楚》2023年7月2日)。可見特區政府相當重視問題,不過「簡約公屋」在選址、成本、營運等方面有爭議,特區政府務必謹慎應對。
「精準扶貧」鎖定劏房戶、單親家庭及長者
我一直反對往屆特區政府根據「相對貧窮線」制訂扶貧政策,造成「愈扶愈貧」的現象。很高興李家超上任後認清問題,在訪問中公開解釋「以前用的統計或計算方法,永遠香港怎樣做貧窮問題也存在」,他改以「精準扶貧」為目標,主張「先幫助最需要幫助的5%人」(《講清講楚》2023年7月2日),鎖定幫助劏房戶、單親家庭及長者,我認為是精準正確的改變。
此外,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導的「弱勢社群學生擺脫跨代貧窮小組」,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以類似師友計劃的方式,讓弱勢學生擴闊眼界,懷抱未來。目前該計劃招收了2800名初中生,但是有社區發展主任告訴我,他接觸很多基層高中生也想參加這計劃,認為有助他們做好生涯規劃,因此希望特區政府在下階段能擴闊服務對象。
誠然,扶貧是長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我們國家也是在2020年才宣布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認為特區政府應放棄「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主動出擊,投放資源,擴闊產業結構,使經濟有生氣有活力,市場上有多元工種可選擇,讓年輕人看到機會,才是長遠出路。我相信李家超深明此理,因此大力推動高新科技發展,增強發展動能。
「北部都會區」和「新田科技城」有利融入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完善創科生態圈、豐富創投融資渠道、充實創科人才資源、深化與內地創科合作等八大重點策略;「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則界定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新材料及新能源科技等為「策略性產業」,均屬正確。
特局政府全力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我十分支持。「北部都會區」包括北區及元朗一帶,佔地300平方公里,可容納250萬人居住,創造65萬個職位,可說是未來的發展引擎,也有助港人融入大灣區。為了加快推動,立法會正審議《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預計於7月12日通過。
另一個正確的策略就是把「新田科技城」定位為創科發展集群樞紐。連同87公頃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新田科技城」的總發展面積達627公頃,屆時可與深圳產生協同效應,從而實踐國家「十四五」規劃給予香港作為國際創新及科技(創科)中心的定位,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等產業,也可為年輕人提供大量高端就業甚至創業機會。
全速搶奪高端人才
除了上述這些,香港近年還面對人才外流的問題。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2020年第二季至2022年第二季,香港有14萬人口淨移出,當中大部分是25-39歲的年輕人口,估計包括大量專業人士。因此,李家超上任後一直強調要「搶人才、搶企業」,並在其首份《施政報告》推出多項計劃。
2022年12月23日,特區政府宣布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年度配額、設立「人才服務窗口」、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招商引才專組」等等。據知,「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已成功招攬一萬七千名高端人才(連帶大約萬三名家庭成員)來港,成效不俗。
當輸入外勞補勞工不足
另一方面,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指香港面對結構性勞動人口短缺,2022年香港的勞動人口只有346萬,難怪最近基建、飲食、交通、安老等行業都高喊人手不足。特區政府於6月13日公布「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容許建造業、小巴/客車業、航空業等個別行業輸入外勞。不過勞顧會對上述計劃有反彈,社會對外勞可能引起的住宿或社會問題也有意見,未來特區政府必須密切留意應變。
上述各方各面反映新一屆特區政府在李家超帶領下,為香港的發展、為港人的福祉,不眠不休地做了大量工作,這點值得肯定。然而社會上仍然暗湧處處,特別是近期發生的斬人案、倫常慘案,引發社會對港人精神健康的關注,反映在黑暴、疫情及經濟壓力等等累積下,港人壓力爆煲,精神健康問題是個計時炸彈,不得不正視。
最大挑戰仍是國家安全
而說到底,我認為李家超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仍然是在國家安全方面。今年是《香港國安法》生效3周年,雖然這3年來,反中亂港份子因為已離港或遭拘捕、檢控,法庭陸續就國安案件作出裁決,社會表面上回復安寧。警方國安處公告通緝8名涉嫌觸犯《香港國安法》的反中亂港份子便反映局勢仍有暗湧。美國致力圍堵打壓中國,香港挾於大國博奕之下,難以獨善其身。西方傳媒致力抹黑香港的人權、自由狀況,反對力量潛藏黑暗,伺機而動;人心亦未完全回歸;特區政府必須時刻警惕,不能鬆懈。
最重要的是,香港已然回歸26年,務必「提速」為第23條立法,以履行憲制責任,為保障國家安全承擔更大的責任。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