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在網絡時代,外宣真的能與內宣分開?
最近在內地一個智庫的研討會上,內地學者儲殷教授提出一個有趣觀點:外宣的內宣化,這個觀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同。這裡有必要先解釋一下名詞術語,由於宣傳對象和內容重點的不同,內地的官方宣傳工作是區分對內宣傳與對外宣傳,簡稱內宣和外宣。外宣的對象是針對海外,所以口徑和用語一般比內宣要寬鬆許多,以求獲得海外社會更多的認同與理解。相比之下,內宣的對象是國內民眾,那麼就更為講究政策用語的嚴謹性和嚴肅性,更加具有官式的風格。儲教授的觀點實際上是指近年對外宣傳越發呈現出像對內宣傳那樣的風格,這樣的話,雖然國內民眾看著來勁、痛快,但海外社會看起來卻不見得接受,這反過來不利改善對外形象和增加中國的國際話語權。由於網上和媒體並沒有公布儲教授談話的全文,故此筆者只能根據各類報道的片言隻字來加以評論。
首先,筆者非常認同儲教授提到的「第三方」觀點,這裡指的是外宣的對象並不是那些外國反華的死硬派,對這些人是怎麼都不可能說服得了的。真正的外宣對象應該是有別於死硬派的「第三方」力量,通過對他們的宣傳和說服,從而增加他們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只不過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這個「第三方」到底指哪些國家或者哪些人士,筆者遍查報道,未見界定;第二,就算這個「第三方」真的對中國心悅誠服了,真心理解認同中國發展成就和中國模式,但他們是否有足夠的政治實力和話語權,去抵銷死硬派的反華宣傳?或者至少能夠有所平衡?舉個例子,其實有大量的外國網紅在不停對中國作實況報道,用現場直播的方式來報道包括新疆在內的中國各地民眾生活面貌。平情而論,這些外國網紅的報道是非常接地氣,而且極具現場感。然而,7月11日,BBC發表一篇名為「中國虛假信息驅動下的外籍網紅」文章,質疑這些外國網紅是受到中國官方媒體的支持,從而質疑他們的可信度。部分外國網紅忍無可忍,直接反駁BBC。
從好的方面來看,其實一個發展的中國、開放的中國,本身就是很好的宣傳內容,所以才有如此多的外國網紅從中國境內、境外自發報道中國的實況,無須甚麼內宣、外宣的口徑和用語指導。但從另一方面看,在這個資本巨頭壟斷媒體和網絡的時代,這些個體戶式的網紅宣傳真的能敵得過如BBC這樣的巨頭?我不知道這些外國網紅算不算上述「第三方」力量。如果算的話,他們如此主動、如此專業,尚且敵不過巨頭BBC的一文質疑,何況其他純粹做花生友的「第三方」?中國外宣這種避實就虛的策略,真的能起到效果?
(CNS圖片)
其次,所謂外宣的內宣化,其實已經暗含一個前提,就是國內與國外的輿論場已經難以截然分開了。在沒有網絡的時代,仍舊是傳統媒體主導一切輿論的時代,國內和國外兩個輿論場可以在技術上和政策上完全割裂開來。但在網絡時代,即使存在所謂的網絡長城防火牆之類的,但要把內外兩個場域完全割裂,已經是不可能做得到了。任何中國外交官在外宣上的發言,包括對外記者發布會和推特發帖,幾乎同步反饋回國內網絡。不是什麼外宣內宣化了,而是你以為只是針對外宣的內容,瞬間就會反射到內宣輿論場。或者說,做外宣工作的人員,現在不得不同步考慮外宣工作內容直接對內宣的衝擊。如果內外宣傳仍舊是外鬆而內緊,那麼在網絡時代之下,現在不是外宣之戰狼化變成如同內宣之緊,而是外宣之鬆會迅速反饋國內,變成衝擊內宣之緊!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是難以適應網絡時代的了。
一言蔽之,內外鬆緊,並不是重點,重點還是要說好中國故事,說好中國發展與中國道路這些硬故事!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