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管治港澳班子的組織及人事更替
中央管治香港的班子大改組,國家領導人之一、政協副主席夏寶龍,當上了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降職不降級,保持正部級的身份,當港澳辦副主任,主理日常工作;曾任地方大員的駱惠寧,以香港中聯辦主任的身份,同時兼任港澳辦副主任;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亦同時任港澳辦副主任。
上述有組織的變革,也有人事的新配置。從來改變組織的原因,是要使到推行政策時更加有效率,人事上的變化,則更有針對性,若非對所選之將有信心,何敢把勝敗寄付在他們身上?
加強推行政策效率
管治港澳與管治內地一個省或一個直轄市頗有不同,內地的省市有省長市長,更有省委或市委書記,之上有國務院及中共中央;但管治港澳的組織,從局外人看來,則複雜得多,甚至使人有架床疊屋的感覺。就以香港而論,管治權的最前線,自然是特區政府,但與她近乎平排的,有個較集中關注本地事務的中聯辦,及專責替香港擺平內地官僚架構、地位似比中聯辦高了四分一級的港澳辦,在此之上,又有個真正手握大權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
在人事配置上,港澳兩個彈丸之地,耗用了不少行政與政治專才。上一屆的中央港澳協調小組內,有一個政治局常委張德江、兩個政治局委員李源潮(國家副主席)和孫春蘭(統戰部長),及國務委員楊潔篪。今屆也有政治局常委韓正、國務委員楊潔篪、政協副主席夏寶龍,及公安部長趙克志等人,再加上有地方管治經驗的駱惠寧,陣容也屬鼎盛。
中央推動政策的思路,向來很受「摸著石頭過河」這一方法學所影響。當他們在做前人未做過的事,自然沒有多少理論可作依據,既然如此,在實踐中摸索前行,也是較為穩妥的方法。為何治理港澳的架構如此複雜?我估計這也是從實踐中演變出來,此段歷史非我所長、非我所知,我也就不多作評論。
不過,從人事布局上,我們卻可猜測一下中央的意圖。若按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成員的等級來看,今屆的不見得比上屆的有更高的級別,但放在前線的,則加了習近平的舊部夏寶龍及當時青海及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顯示中央已找了有經驗的戰將準備打硬仗。若看這兩位大員的背景,很突出的一點是他們並無港澳工作的經驗,我們亦可據此推斷他們並無與港澳各利益集團的關係。不在關係網中,打起仗來,可少受些干擾。由此可再推斷,在疫情過去後,中央可能有不少大動作。為甚麼我不提澳門?因為中央對澳門似乎甚為滿意,這樣便不會有大變了。
美國在港製造動盪
在經濟貢獻上,香港早已變得愈來愈不重要,為甚麼中央仍如此重視香港?這顯然與美國有關。多年前我已認定,若美國要在地緣政治上衝擊中國,沒有地方比香港更適合。此種過去的猜測已經變成事實。未來美國核心的國策是遏止中國的崛起,香港甚至可以成為主戰場。雖然美國不可能把香港從中國分離出去,但製造一些動盪,利用香港延誤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發展,美國仍綽綽有餘。
要阻止這情況出現,或是減低其影響,光是靠特區政府是不可能的,過去大半年的事實已充分說明此點。《基本法》23條是否立法?有無代替23條的方案?如何保證國家安全及一國兩制正確實施?排除了干擾後,如何把香港的創科能力發揮出來,對大灣區有所貢獻?每一場都是硬仗。過去20多年中央本來很信任特區政府,根本不願干預其運作,但此種放任並無得到好的效果。如今派遣了幾名大將在前線壓陣,看來未來香港的情勢會有大變,在與國家安全有關的問題上,特區政府或要退居二線。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