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4-09-15

應否廢除鈔票及硬幣?

  香港屬發達市場經濟,在日常交易中,大額的我們用銀行轉帳、本票、支票等支付,較小額的,我們則用信用卡、EPS、八達通、紙幣或硬幣等作媒介。八達通等頗方便的媒介深入民間,取代不少現鈔交易,紙幣及硬幣還有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鈔票的存在,令央行難以實行完全的負利率政策。

 

  紙幣及硬幣的重要性下降並非香港獨有。就算在內地,電子貨幣也已成為時尚。我多年前曾問過好友人行副行長易綱,為甚麼大陸沒個人支票戶口?他說中國已飛躍過了這階段,支票太落後,現在可用電子貨幣。這也是對的,內地是世界上網購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不用電子貨幣如何能促成這些交易?有人預計,十年後在中國的網購額每年可達10萬億元人民幣以上,電子貨幣不是變得更重要而鈔票更被邊緣化嗎?

 

貨幣數量增 需求未見減弱

 

  從數量上來看,我們倒是見不到鈔票快將退出歷史舞台。以香港為例,2014年7月流通的紙幣和硬幣共3,408.7億港元,這雖遠比不上(高達5.26萬億)港元的總貨幣量M3(各種港元銀行存款加上流通鈔票硬幣),但這已是1997年7月剛回歸時流通紙幣硬幣的3.81倍,與1968年12月相比,更是後者的161倍。迅速上升似乎顯示人民對鈔票仍有需求。

 

  從另一角度看,3,408.7億元數量是驚人的。香港人口稍多於711萬,即每人平均手持約48,000港元的流通鈔票。我平常口袋中只得三數百元現金,生活中的消費並不覺得有甚麼不方便,不相信其他港人會每天袋住近5萬元現鈔走來走去,所以這3千多億元的鈔票,名義上是雖是流通的,但實際上一定不是這麼流通。它們究竟誰人持有?

 

  一部分顯然是存儲於銀行中,以應付提款之用。但香港沒太大擠提風險,銀行也不用大幅增加其鈔票持有量。另外的持有者是誰,我們則大有想像空間。罪犯顯然喜歡鈔票,你若向他們買下毒品,總不成是向他們開張支票或碌張信用卡吧。內地貪官也許會持有些港元,普通百姓或也會持有一點,但近年人民幣看漲,無論貪官或百姓,持有人民幣更合算,拿港幣現鈔還不如拿人民幣安全及划算。

 

  按照以上的說法,真正被用作流通的紙幣硬幣,需求量不應很大,且還有不斷下跌的可能,但所謂流動鈔票的總量,卻在急促上漲,這容易使我們感到疑惑,很多鈔票都是用以支持地下或非法市場之用。買賣若用它作交易,它便有一功,便是瞞稅容易。

 

  意大利出現財困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其中小企眾多,交易常用現金,買賣無跡可尋,政府白白失去一大批稅金。

 

發行鈔票 政府可無本生利

 

  使用鈔票尚有一重要特點,即中央銀行無法採用負名義利率的政策。若銀行利息都是負數,大家提出現金自己保存便不用付負利率了。但現時多個國家經濟頹唐,政府很想保持低息環境,但低者有限度,無法變成負名義利率,往往使貨幣政策無效。若沒有鈔票這回事,上述局限便不再存在。

 

  從促進交易流暢的角度看,鈔票的功能漸變得沒那麼重要,而鈔票之存在又幫助了犯罪集團的活動及使逃稅變得方便,那麼還有甚麼理由保存鈔票呢?也算有的。政府發行鈔票,幾乎是無本生利的生意,開動印鈔機便可印出一堆堆鈔票,供政府開支。

 

  這和鑄幣收入是各國政府都渴求的。

 

  我當學生時寫過一篇關於宋朝通脹的論文。中國人是紙幣的發明者,但真正有現代意義的鈔票是南宋的會子,之前的所謂大唐寶鈔,乃後人偽造,不算。鈔票的出現,是劃時代的大事,替現代金融奠下重要基礎。

 

  若將來鈔票消失了,我們或許要發點思古的幽情,緬懷中華文化中一件重要的創新退出歷史舞台,但若取消鈔票利大於弊,它最終也是會沒落的。

 

轉載自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情緒反覆無常點算?一句「唔緊要」已經很大安慰!社工分享如何扭轉負面想法► 即睇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