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2-08-27

當年的保釣運動

  保釣運動的源頭是1970年秋天的美國校園,當時傳來消息,說美國要慷他人之慨,把釣魚島連同琉球群島交給日本,在台灣與香港的留美學生中引起眾怒,各種愛國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

 

 

  香港的保釣運動起步晚了大約半年,最使人難以忘懷的自是1971年7月7日在維園示威中學生遭到威利警司率眾用棍痛打的情景。本報石老師的頭被打破並非個別事件,電影《玻璃之城》對此也有細緻描述。當時我仍是中學生,看到報紙七七事件的報道後,也獨自跑去參加,大專接著再組織的維園示威。

 

  當時參加政治運動,機會成本可以很高。在香港可被扑頭兼入獄(不明白為甚麼有些人如此欣賞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但若論付出代價之高,又遠不及海外的台灣同學。

 

海外保釣的白色恐怖

 

  七十年代美國校園中的留學生大多數來自台灣,他們都讀研究院,本科生絕無僅有;香港的則兩種都有,本科生為主。當時美國校園台灣學生中有白色恐怖,自1971年保釣人士在密西根大學安娜堡會議爭論路線後,親國民黨的與左傾的學生全面分裂。各校園中不少國民黨的公費留學生甘願充當黨國特務,不斷向國民黨政府打小報告。被打報告的學生因怕被關進綠島監牢,從此不但回不了台灣,其在台父母亦屢受政府人員滋擾,我不少朋友同學在護照到期後得不到續簽,在美國以非法身份居留,他們當中一部分後來只好放棄學業,到聯合國當繙譯員。

 

  當時誰是特務學生我們大多知曉,大家都避之則吉。為了台灣學生的安全起見,公開搞活動時,常常找不用有顧忌的香港學生出面。馬英九據說也是保釣大將,他的確有寫過一些保釣文章,但他曾當過極右刊物《波士頓通訊》的總編,打的小報告也不在少數,這些都是當年保釣人士所熟知的。不過,時移勢易,現在大家相見恐怕也會一笑泯恩仇了。

 

繼承「五四運動」精神

 

  保釣這一海外知識分子的愛國運動,並不只是激烈的行動,它全面繼承了「五四運動」的傳統,「外抗強權、內除國賊」是我們辦的一份雜誌的口號,「科學」與「民主」的五四精神亦深植不少人腦中。我一直認為,在精神理念方面,當年的海外保釣運動比今天的香港政治活動氣象恢宏得多。

 

  就「科學」的角度而言,當時很多知識分子投入了大量時間考據了有關釣魚島的歷史、地理及法理基礎,其分量到今天仍擲地有聲,使日本的所謂「理據」不能蒙混過關。香港公眾有所不知的是,科技大學有圈內人稱之為「保釣大學」,原因是早年創校期間的資深同事,大多都是原本來自台灣保釣大將,後來在美國學界大展所長,被吳家瑋校長(他也是老保釣)通過網絡禮聘來港,沒有他們,科大怎可能冒起得如此之快?

 

轉載自晴報http://skypost.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