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8-03-23

【荷蘭阿姆斯特丹致勝之道】智慧城市試驗, 將市民陽台變成環境大數據收集站!

  近年特區政府信誓旦旦要把香港建設成一個智慧城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表示,要聚焦發展四大優勢範疇,智慧城市即為其中之一。不過,是否政府一味猛推,便可以造就智慧城市呢?如借鏡於荷蘭阿姆斯特丹,便可知曉藉由群眾力量來策動智慧城市發展,成效會更為顯著。

 

  香港人要查看天氣情況,大多是上網瀏覽天文台網站,或打開電視收看天氣報告節目。不過,對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市民來說,要得知天氣狀況根本不假外求,只要通過擺放在家中陽台的感測器,便可知曉最精準的即時環境資料。

 

這個免費派發給阿姆斯特丹市的感測器,只有手掌般大小,但已能夠監測四周的空氣質素、日照光度及環境噪音。(圖片來源:smartcitizen.me)

 

  這個放在市民家裏的感測器,正是阿姆斯特丹能夠蛻變成智慧城市的關鍵之一。整個感測器只有手掌大小,內裏安裝了各式各樣的感測晶片,能夠感知空氣濕度、光照強度、環境噪音等。2014年,阿姆斯特丹推行這個智慧市民感測裝置(Smart Citizen Kit,SCK)計劃,首階段只招募了100位市民參與。志願者可獲派發上述的小型感測器擺放在家中,然後裝置便會不斷收集四周的環境數據,再回傳至雲端平台。參與計劃的市民不但能知曉自己家居附近的環境資料,更能透過雲端平台看到荷蘭各處同樣擺放了此裝置的當地環境即時狀況,實現數據開放與共享。

 

  如此廣邀市民參與的計劃,有助啟發更多大數據應用的可能性——這正是荷蘭阿姆斯特丹能夠成功蛻變成智慧城市的關鍵之一。負責推動這個 SCK 計劃的,是一個由民間與政府合組而成的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計劃團隊(Amsterdam Smart City,ASC)。該團隊把整個阿姆斯特丹視作大型試驗場,將智慧城市試驗項目落實到民間生活,成功實現由下而上的智慧城市發展模式。

 

  這種由民間驅動的發展模式,正是阿姆斯特丹能夠不斷推行各類型智慧城市計劃的主要原因。單計在ASC 計劃平台上延伸出來的創新應用方案便超過90項,涉及 100 家企業和機構,當中更包括思科、三菱、華為、飛利浦、IBM等科技巨擘。事實上,政府即使有資源、有專家,但如沒有獲得市民的認同和參與,任何智慧城市計劃最終只會淪為空談。因此,政府應盡量釋出手頭上的城市數據,以借助群眾的創造力,激發更多改進城市的科技方案,而不是只懂大搞建設,製造一個徒具虛形的智慧城市。

 

  之後,本欄會陸續分享世界各地智慧城市的成功個案,務求借鏡於海外經驗,讓大家思考如何落實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的發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Smart City #阿姆斯特丹 #智慧城市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