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8-22

投資3億卻不求回本?「影視大亨」邵逸夫的最大心願!邵氏創意中心開幕惠及本地年輕電影製作人

  由環保大道入將軍澳工業村,左手邊會見到幾座相當有科技感,類似《超時空要塞》的太空基地,這裏就是邵氏影城。雖然我的工作和電影、電視、廣告、創意無關,但相當榮幸獲邵氏影城邀請,參觀近日啟用的邵氏創意中心。

 

  為支持本地電影製作,邵氏基金會耗資3億元提升設施,包括佔地逾1萬平方呎的邵氏創意中心日前開幕,中心佔地萬呎,為業界提供靈活辦公空間、交流機會、活動及製作設施,致力培育年輕電影創作者,支持獨立製作公司,以及回饋本地電影業界。

 

  中心實行會員制,租賃期由6個月起。流動座位月租800元,4至10人獨立辦公室則按人數收費,每人月租2,000元。中心設施另供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作教學用途,預計每年超過300名學生受惠。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邵逸夫生活了107歲,是全球任期時間最長的上市公司CEO。

 

  漫長的一生中,邵逸夫歷經清朝、北洋政府、民國、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香港回歸。

 

  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人,但向來是最受尊敬的企業家之一,亞洲娛樂之王,他拍了一千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是香港成就東方荷里活的奠基人;他捧紅了數以千計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和一代代的港姐。

 

(圖片由作者提供)

 

  邵逸夫和夫人邵方逸華女士是影視界的先驅,也是受人敬仰的慈善家。致力於慈善事業六十載,邵逸夫1975年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基金,開始系統性的大額捐贈予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和其他福利事業。

 

  那時候他便說:一個企業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

 

(圖片由作者提供)

 

  邵逸夫出生在晚清,早年的一些事已經難以考證。他出身上海的富商家庭,是家中的老六,他和三哥邵仁枚兩人都無心繼承家業,而鍾情於電影。

 

  兄弟倆有著讓人難忘的英文名。邵逸夫叫Run Run Shaw,邵仁枚則是Run Me Shaw,因為姓氏邵的英文是Shaw,很像是黃包車(Rickshaw),父親就半開玩笑地給他們起了這樣的兩個暱稱式的名字。這兩個名字伴隨了他們一生。

 

(圖片由作者提供)

 

  兩人在1927年南渡新加坡,經營影院,但在日本侵略期間,產業遭受重創。《紐約時報》引述了邵逸夫口述的一段傳奇經歷:根據邵逸夫本人的說法,他和哥哥曾在後院埋了價值超過400萬美元的黃金、珠寶和錢。二戰後兩人挖出財寶,重操舊業。

 

  從電影延續至電視,邵逸夫的成就愈疊愈多,身家也愈發豐厚,2006年,其所持TVB股權市值超過100億,加上地產等其他資產,邵逸夫的總資產超越200億港幣。

 

  1985年起,邵逸夫開始在內地展開持續巨額捐獻,每年的款項穩定在億元港幣左右。其中80%的資金投入了教育項目,除固定捐款外,他還有不定期的大額捐贈。 2005年長江流域遭受水災,邵逸夫一次性捐助災區建起了118所小學;2008年汶川地震,他捐款1億港幣;2013年雅安地震,他捐款8,000萬人民幣……過百歲生日之前,他還捐了2億港幣於內地,惠及340多所學校。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據統計,至2012年底,邵逸夫已累計向內地捐款47.5億港幣,以「逸夫樓」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醫療中心等機構,幾乎遍及中國版圖。

 

  奇怪在於,絕大部分香港人並不清楚邵逸夫在內地的善行。一位香港記者曾說:我們到內地採訪,看到到處都有逸夫樓,才知道他在內地也捐款。奇怪的是,在香港,政府也不提。

 

  擁有如此長壽而多彩的一生,邵逸夫很難只以一個面孔出現。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賺錢,然後將賺到的錢捐獻在教育事業,做一些實際的事。

 

  《紐約時報》則寫道:被問到他最喜歡的電影時,邵逸夫回答說:I particularly like movies that make money.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更多改朝換代Digital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數碼營銷 #電影 #企業家 #獨立製作公司 #慈善家 #邵氏影城 #邵氏創意中心 #逸夫樓 #邵逸夫 #影視大亨 #電影創作者 #電影業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