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7-27

在京都遇上唐宋詩人

  說京都是最有日本韻味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會贊同,但細心玩味,這裏其實也是最具唐風的日本城市。

 

  唐朝時,日本常派使節遠赴中國學習唐文化及佛教文化,稱為遣唐使,主要是留學生和僧侶。這種交流持續了二百多年,故今日許多日本禮節、服飾、習俗、宗教和文字,仍滲著古老的盛唐遺風,而京都更是模仿當時大唐的長安建造,故在這裏的小街古寺走一回,就彷彿回到遙遠的盛唐。

 

  來京都十多次了,大小寺廟神社幾乎都看過,這次特別挑一些冷門的走走,其中一個叫「詩仙堂」。作為一個唸中國文學的人,我好想讓孩子見識一下日本土地上的中國軌跡,因為這小小的「詩仙堂」內,竟然供奉了36位中國詩人,包括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陶淵明、杜牧、蘇軾、李商隱、歐陽修、王昌齡、劉禹錫、韓愈、柳宗元、黃庭堅……

 

  「詩仙堂」建於京都東北一個小區山上,要走一大段斜坡才到達,原址是日本一位著名漢學家石川丈山的隱居之所,此文人本是武將,16歲已是日本三大將軍之一德川家康的近身侍衞。

 

  德川家康是一個很信奉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他寫漢字、作漢詩、吃漢藥,不知是否因此緣故,他的近身侍衞石川丈山也受了薰陶,在協助德川家康消滅豐臣秀吉後代並一統天下之後,便急流勇退,捨武士之身,來到京都,埋首做學問,隱居山林,遠離政治。

 

  因為石川專研漢詩和書法,故在蝸居挑選了36位中國詩人的畫像,闢室供奉,並收弟子弘揚漢學。

 

  一個外國武將,對中國文化寶藏尚且如此珍視,相比之下,今日那些不願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叛國者,按日本人的尺度,該當切腹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機場日前電腦系統故障,航班資料僅靠手寫白板,有旅客錯過航班感到失望,你認為機場處理手法是否妥當?► 立即投票

更多心筆在妍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