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07-08Text: 方思捷

西安兵馬俑74年出土 世界第八大奇蹟 國家元首訪華必去景點

   西安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問世40年,總共接待逾200位國家元首。由首位到訪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80年代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到近年的印度總理莫迪及法國總統馬克龍,每每有外國政要訪華,兵馬俑必定在他們到訪之列。

  

  1974年3月,正值大旱,西安市臨潼西楊村的農民因為缺水灌溉發愁。楊志發與幾位村民帶着鐵鍬、鋤頭等簡陋工具到附近打井。打到4、5米深時,他感覺鋤頭碰到甚麼硬物,決定翻出來看,結果給他挖出8個真人大小的殘破陶俑,以及一些銅箭頭。當時,根本沒人意識到這些陶俑的重要,一些農民甚至覺得在土裏挖到俑頭是不祥之兆。

 

由不祥之兆到國寶

 

  1個月後,消息傳到文物考古專家趙康民耳裏。他馬上趕到西楊村,經過一輪觀察,很快就意會到,眼前的陶俑大有可能是國寶。隔天,他帶上卡車把殘俑拿去修復。幾日後,兩個身高1.78米、身穿戰袍的威武戰士活現眼前。村民無意發掘出來的,正是20世紀最震撼的文物──秦始皇陵的兵馬俑。

 

  當時中國未有完善的文物保育知識。由清末開始,不少外國人借機四處搜尋中國古代文物,其後發生抗日戰爭及內戰,更多文物又在戰爭亂中流失海外;加上60年代中,中國剛經歷了一場破舊運動,趙康民一度擔心兵馬俑會被毀掉,打算保守秘密,「等待適當的時機再報告此事」。然而,消息還是被一名新華社記者洩露了。

 

  幸好,他的憂慮最終沒有發生。中央政府對發現非常重視,決定進行有規模的開鑿。幾個月後,超過500具陶俑被發掘出來。翌年,國務院宣布在兵馬俑的遺址上興建博物館。

 

顏料氧化考驗保育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正式開幕,沉睡地底2000年的磅礡軍隊重見天日,震驚世界。

 

  剛出土的兵馬俑其實是彩色的,但當彩繪接觸空氣,顏色在數分鐘內迅速剝落消失,氧化成灰土色。考古團隊知悉有關問題,立即停止挖掘, 邀請德國科學家聯手,希望保留陶俑上的色彩,所以今天大家才得以看到部分彩繪兵馬俑,不過顏色已經黯淡許多。

 

皇陵地宮仍未破解

 

  很多人以為,兵馬俑等同秦始皇的皇陵。不過考古學家相信,具有守護意味的陶俑僅屬皇陵的外圍。多年來,專家一直運用不同的技術,探測皇陵地宮的確實位置。根據史書記載,皇陵深挖至泉水之下,以銅鑄加固,墓中修建了宮殿樓閣,內裏飾有象徵天宿星辰的寶石明珠,又模仿百川、五嶽的地勢興建。由於放滿奇珍異寶,所以機關處處,加入水限防盜,其一是水銀含毒性,可保陵墓安全,再者亦具有防腐和鍍金的作用。不過真相仍有皇陵曝光才得以破解。

 

  改革開放後,國家在1982年實施《文物保護法》,加強文物保護,引進國際經驗和利用科學修復方法,完善文化遺產的制度保障。2006年更頒布《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教育民眾尊重文物。

 

  由破壞到修復,由維護到建立制度,由經濟發展到平衡保育,中國文物保護工作仍有很長的路。

 

  有興趣了解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記得讚好《時空筆記》facebook專頁,緊貼最新動態。網址:https://bit.ly/2XK6Mzc

 

兵馬俑在坑道中排列陣勢,每個臉容都不盡相同。(圖片由作者提供)

 

 

改革開放後,國家在1982年實施《文物保護法》,加強文物保護。(圖片由作者提供)

  

最初陶俑身上有着紅、藍、金、粉色的彩繪,如今這大部分的顏色已經氧化。(網上圖片)

 

   

1986年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訪華時,亦有參觀兵馬俑。(圖片由作者提供)

#時空筆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

更多時空筆記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