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8
中西餐禮儀背後的玄機
有一天,與幾位學員分享中西餐禮儀,大家都問了些幾有意思的問題。
「為何中國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义?」
「為何西方上菜方式都是一碟一碟的上(即是頭盤、湯、主菜、甜品等逐項來之次序), 中國人就是將全部菜都端出來一齊放在飯桌上?」
我們被教育西方用餐禮儀上有次有序,工具如何用;但是少有探討背後意義。今次幾位學員提出了,大家卻又很有興趣在討論。是好事啊!
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以禮治國,以「和」為貴,強調家人也好,朋友丶工作也好,都是主力提倡生活和諧。中國人食飯,是用筷子的,而筷子兩端,都是圓頭的。但西方用餐時,用的是刀和义,畢竟可以成為「武器」的,可作攻擊性的,甚至有殺傷力的(後來才有塑膠,但普及性還是用鋼材或銀器)。筷子,就反映了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和為貴」的因子,落到民生日常生活的「食」之文化,仍然是有和諧共處的涵義意識。
中國人喜歡圍在一起吃
再看中國民間作風,吃飯的生活習慣,就是喜歡一家人齊齊整整圍在一起吃。以前,就是喜歡大家庭,也喜歡熱鬧鬧的。所以,大部份家庭的飯枱都是圓型的,為人處事,講求圓融,外圓內方,這也解釋了圓桌的和諧性。然後,每道菜都放在一起。這樣,就顯示出「無分彼此」大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因為以往都是大家庭的民風,家庭成員多,圍在一起就更熱鬧;有時,又喜歡請客,而且都是在家舉行的;另外也有一種無分你我,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之情誼。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帶下來的「基因」。
西方食的文化有「自己」的空間。
反觀西方人比較強調個人主義,例如空間,私隱;食的文化也是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一碟一碟的上菜,都是自己的「管轄範圍」,也可以說顧好自己就是了。而中國人的一齊上菜方式多少含有互相幫助、有甚麼齊齊享那種氣氛,兩者可說是南轅北轍。
其實還有一點,西方的主菜,往往就是肉是肉,飯是飯,薯菜之類等等都是「各不相干」式的被放在一起,像在反映各不融合,但安然共處一碟的狀況。中國文化追求「和而不同」,這西方的烹調形式,或者可以理解為「同而不和亅吧!而中式菜餚都是將不同的食材混配在一起烹調,少有將材料「獨立」式製作上碟,也不會一人一份的「端」出來。這一點,相信是數千年歷史的中國的「和」與「大同」之因子,加上各地的飲食文化、民族的情誼等帶動,而成就出來的狀況。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