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06
靈活應對大橋問題
港珠澳大橋自通車以來,大橋的出入境人流及車流量一直備受關注︰由最初未達預期人流,至剛過去的周六、日長龍「逼爆」,都是城中話題。香港應盡快處理好大橋通車後所衍生的問題,但無論問題是「開心」或「不開心」,大家都不宜抱幸災樂禍或「鬥爭」的心態,而應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處理。
剛過去的周日,大橋港方口岸出入境人流超過10萬人次,再創新高,遠超港府10年前每天5萬至7萬人流的估算。但約兩星期前,大橋實際使用量還被人質疑,質疑者的潛台詞是「大橋是大白象工程」,這類人流未達目標的批評言猶在耳,今時卻見人龍「逼爆」口岸交通交滙點。
筆者於10月25日已建議大家「風物長宜放眼量」,而且肯定了港珠澳大橋這類實質基建在聯繫三地人流、物流及商貿往來等的積極作用,讓港人實現中港「一小時生活圈」的構想。大橋發揮了以上作用,卻帶來或衍生了一些問題,以港人智慧,只要積極應對,不難解決。
這些問題可分為「開心」和「不開心」,即所謂的happy problems及unhappy problems,都是意料之外的,例如大橋人流新高,令口岸候車大排長龍;昂坪360未能及時疏導搭纜車的人龍等,同屬happy problems。
不過,內地客塞爆東涌,區內商場人山人海,超市、藥房的奶粉被掃光等,令東涌居民大受困擾,則屬unhappy problems。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聯同運輸及旅遊業界,與當區居民代表,如區議員,急謀對策,例如研究轉移內地旅行團的落腳點,或分流到其他景點或地區等,其中把直通巴士站遷離民居是一個好建議,政府理應從善如流,盡快落實。
其實,今次也是大嶼山積極發展旅遊設施的一大契機。既然人流有保證,近年提出的梅窩及欣澳的戶外及室內的探險樂園、航空城購物餐飲、東涌谷河岸生物公園等10多個設施及項目,都宜盡快開展。
部分港人常狠批中國共產黨「好鬥」,誰知自己反而變了最愛鬥爭的人︰大橋人少,批它是大白象工程;人多,就是政府事前思慮不周。每個政府規劃及施政時,都須面對很多難以確定的實際情況,例如周日就有大批未向旅議會登記的內地團傍晚回程。實際情況是動態的,會不斷變動,應對時就不能墨守成規、鐵板一塊。
從一個城市持續發展的概念去看,像大橋這項為未來的基建設施,早做當然會比不做好,而且「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那些好鬥的人永遠批這評那,只會為社會製造噪音,對當前難題,沒有助益。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