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先吃苦 再追夢
最近本地有項調查發現,逾23,500名受訪中學及大專學生中,有近75%,即約17,400人認為應追求人生意義和夢想。若這結果真正反映了今時青少年的價值觀,實在令人欣慰,但從另一角度去看這個結果,會否有另一畫像?
長者安居協會於2013年設「生命.歷情」體驗館,於2013年10月至2017年8月期間訪問23,500多名學生,發現近75%抱有「追夢」的心;50%人認同要珍惜時間;42%認為能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成功人生」,而23%則認為能過「無悔」人生便算成功。只有5%認為「名利雙收」才成功,另少於4%害怕「無錢、無樓」。
以上結果無疑令人欣喜,但它與過去關於對年輕人「成功」、金錢、物業等的同類調查印象卻大異其趣。體驗館調查的方法和受訪對象的背景,包括他們的年齡和學生身份等都可能是影響的因素。不過,即使以上真確反映出新一代的人生價值,以「半杯水」思維,會否有截然不同的解讀?
「追求人生意義和夢想」︰每個人的「人生意義」可能都各有不同,「追夢」表面看似積極,但會否是不願意面對現實的藉口?
「做自己喜歡的事」、「無悔」就是成功人生︰這會不會意味著,他們崇尚「率性而為」,從另一角度看,即是任意妄為?
只有少數受訪學生認同成功是「名利雙收」或害怕「無錢、無樓」,這又會否意味著他們根本已擁有或預期自己日後會有以上的社經地位或物質生活?這結果可能只反映了他們豐裕的家庭經濟背景而已!
近日網上流傳著內地山區一名每天頂著「冰花頭」走兩、三小時路程上學的小朋友。若受訪學生是那位小朋友,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沒飯吃或沒鞋穿時,大家認為那學生會怎樣回答?既無匱乏,何來擔心?
溫室花卉經不起風雨,早已贏在起跑線的年輕人一切都來得太容易、太理所當然,如父母不忍心讓子女捱點苦,不願讓他們細味生活甘苦,他們便不會有危機感,終不能經受人生種種考驗。
看到新一代積極追夢的正能量,實在令人鼓舞,但在激勵人心的背後,為人父母者需時刻記住︰要讓子女同時體察人生順逆,他們才可經受得起真實的人生。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