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0
港缺醫生 輸出病人
瑪麗醫院就去年10月有負責換肝手術監督的醫生,在手術期間離開手術室,令病人開腹等候3小時的個案,展開調查。調查小組作出建議之外,也批評醫生在當值時擅離職守,「做法完全不能接受」,相信有關方面稍後會妥善處理,但事件也讓港人看到,香港的醫生真是「重要到不可以缺少」的地步。但長遠要解決醫生短缺問題,以維持醫療質素,便不能單靠專業自律自主,而要另尋方案。
如何懲處有關醫生,相信瑪麗醫院及香港大學都會有恰當的研判,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實不必太過敏感,如認為以「做公立醫院全職」作懲罰是「矮化」了公院醫生。
事實上,香港醫療水平之高,世界聞名,包括醫療技術、服務質素等,香港都是國際上首屈一指的,港絕大部分醫生,無論在公共或私營醫療系統中服務,都本著相同的專業操守,有目共睹,而面對今時公立醫院沉重的工作壓力,醫生、護士仍努力不懈,治病救急;謹守崗位,救死扶傷,盡心盡力,令人肅然起敬。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盧寵茂認為不准許相關醫生日後進行公院手術其實只是懲罰病人,因病人會少了治療或康復的機會。「醫生少,更少至太重要,又重要得不能滅絕性地懲罰」看似荒謬,但卻是事實。港培訓醫生需時,在可見將來,本地醫生仍會供不應求。然而,靈活引進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又遭本地醫生團體強烈反對。既然「輸入醫生」阻力不少,大家不妨從「輸出病人」的方向考慮。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啟用了5年,去年有逾3,000名港人到該院求診,致電及網上預約均可免輪候時間。個別專科病人,如骨科的置換髖關節手術,港公立醫院排期最少3年,而在港大深圳醫院相信可用較短時間便可安排到手術。這所位於深圳的港大附屬醫院,醫療水準更可予港病人信心,港府應考慮增撥資源予港大發展或給予港人支援,例如像現時公私營合作的「買床位」方式及增設交通配套接送港人就診等,讓港大深圳醫院擴展服務,予港人在醫療上支援。
此外,個別較嚴重的病症,例如癌症病人若希望透過基因檢測,探尋以精準醫療方案治療,或也可透過港大深圳醫院及內地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的合作,對症下藥,其中單基因化驗已應會比送交美國檢測更平、更快。
參考以上港、深醫療服務的合作,港府或可進一步考慮「輸出病人」到大灣區其他城市,為港人提供多一個醫療服務的選項。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