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7-14

升學就業 認清目標助發展

  中學文憑試(DSE)放榜,傳媒依然聚焦於DSE「狀元」比上屆少了幾多個,其實DSE整體成績是較前進步了。不過,職場方面,下半年本地的新增職位卻未許樂觀。年輕一代無論面對升學和就業的挑戰,同樣需要認清目標,朝正確方向努力,才可有更理想的發展機會。

 

畢業生在選擇工作上,要留意近年興起的行業趨勢,如科技發展等。

 

  今屆DSE符合本地學士學位課程基本入學要求(即4科取得「3322」或5科「33222」成績)的日校考生有逾23,500人,佔日校考生人數約42%,比去年約40%,甚至2014年,都增約2%;再個別看4科核心科目(中、英、數、通識)符合大學最低要求(「3322」)的比率,除數學科比去年稍微退步了0.5%外,兩科語文及通識都分別進步了約3%和2%,故無論從可升讀大學率,還是核心科的成績,今屆都有提升,而且是三年來最好。若以「狀元」比過去較少就指學生表現欠佳,實不公道。

 

  任何考試及評核,它們最主要的作用還是分出學生能力的高下。優勝劣敗,大家似乎都接受了這種選拔人才、取錄學生的辦法,;但考試同時為學生,甚至家長、老師、學校都構成了壓力。由多名教育界人士組成的小組「教育2.1」最近就發表了有關應試壓力的調查結果,顯示逾9成(92%)即調查中約660名中四及中五學生都感到壓力,其中有近4成(37%)學生更感到嚴重壓力,這與公眾普遍對學生應試壓力的印象脗合。

 

  因此,「教育2.1」考慮到考試壓力的其中一個根源是升學途徑狹窄,即受政府資助的大學通常以考試成績優劣收生,故「教育2.1」認為改變大學收生的取向,是大學的社會責任。那麼,大學在學生考試成績之外,又應看他們哪些方面的表現才予取錄?除音樂、體育這類在本科課程已有的智能或技能的表現外,「關愛」,如社會服務;「領袖才能」,如組織活動等,都可以是大學收生的標準。

 

  今屆「狀元」減少,有學者解讀為與學生不自我勉強追求「登峰造極」的心態有關,若果如是,那是可喜現象,因這種不力求完美的心態,可有助紓緩壓力。至於調查中,有逾8成(83%)學生,約600人指,學習及應試的目的是為將來找到一份工作;約7成學生則表示讀書考試是為求入大學,求學的視野就未免太過狹窄了,但現實如此,又怎可苛責?

 

  讀書為考試,考試為入大學,讀大學為求一份工,若大家有這種思維,便應關注一下跨國人力顧問機構翰德(Hudson)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只有不足3成(27%)的企業下半年會增聘全職員工,意味着本地就業情況將轉差,並較去年同期下跌約6%。不過,具備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及人工智能(AI)技能的人才,市場需求仍殷,畢業生、家長在選科、升學、就業各方面,不妨多加考慮。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