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12-22Text: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 郭凱傑、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鄺蕎析Photo: shutterstock

通識科的改革能否扭轉乾坤?

  政府於上月底發表了題為「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的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其中一個最受社會關注的焦點正是通識科的改革。教育局隨後公布了改革重點,包括精簡課程內容、鞏固知識基礎、加強審核教材,及優化考評安排等。筆者認為,這與團結香港基金9月份公布的通識教育研究報告建議方向一致,若執行得宜,將有助實現當年教育局對該科的願景,協助學生掌握跨學科知識、培養明辨性思維,和建立正確人生價值觀。

  

 

改考評方式 有助釋放考試壓力

 

  是次最矚目的改動,是在保留該科為必修必考核心科目的前提下,將公開考試評分轉為合格和不合格(後改為達標及不達標),順應調整通識科於大學招生中的比重。筆者認為,此舉可謂切中要害,將可釋放學生在公開試所面對的一部分壓力,給予他們更多時間和空間去深入探討及反思通識科的課題。

 

  在本港的考試文化之中,通識這一門本應鼓勵學生明辨思考的學科淪為死板的試題操練,不但成績無法充分反映學生的思維能力,更無助實現科目原來的目的,故調整評分標準將是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不過,在評分模式改變的基礎上,局方亦可考慮納入更多元化的考評方式,如概念圖、配對和選擇題等,進一步解決學生受限於答題框架的問題。

 

平衡縮減課時的影響

 

  另一個重要的改變在於課程。教育局將刪減通識科課時大約一半,同時訂明通識科的重要學習概念、精簡課程內容,以至加強學生知識內涵。同時亦會為通識科設立「適用書目表」,強化教學材料審核以確保教學質素。上述措施一方面可為師生釐清教學目標,有利學生建立穩固的跨領域知識基礎,令其學習變得更全面,但減少課時卻難免對教師帶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會令課程發展的空間減少。

 

  當局需於精簡課程內容之餘極力避免蜻蜓點水的教學,容許教師及學生在各範疇中投放更多時間,更需為他們提供空間,在課堂外進行體驗式學習,方能彰顯科目的目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此舉的確有助釋放空間予學生高中課程的其他學科,例如修讀第四科選修科等;如能夠以此機會鼓勵學生修讀應用學習科目,未嘗不是好事。

 

須設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相對於課程檢討專責小組的建議,當局決定取消「獨立專題探究」以減輕師生工作量。一方面,這的確可節省教師的時間用以教學;然而,「獨立專題探究」之所以成為通識科的重要部分,是基於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索,而這對於實現通識科的目標非常重要。筆者認為,當局需謹慎審視改革後的整體課程安排,盡量保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議題的部分。

 

  上述的部分措施當然還有待課程發展議會、考評局等機構研討並落實。要真正讓通識科達到拓闊學生視野、聯繫不同學科知識、培養明辨慎思能力,以理性分析當代領域課題等課程目標,需要進行的工作還有很多;不過筆者十分贊同現有的方向,對於此次改革最終的效果也抱持樂觀的態度。希望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都將繼續以學生的福祉為大前提,繼續春風化雨,為香港培育下一代人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政策.正察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課程檢討 #考評局 #改革 #通識科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