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0Text: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水志偉、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曾聖宇、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陳穎茵
科創研究資助:「競逐」的意義
科技創新需要龐大的資金基礎,科創研究資助當然是多多益善。對於香港科創界而言,「科研資金過河」可謂近期一大利好,未來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可向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直接申請項目經費。中央財政持續釋放積極信號,本地財政又是怎樣支持香港科創發展的呢?「競逐研究資助」又是甚麼呢?
高等教育界的科研資助一般可以分為兩種:機構資助模式及競逐資助模式。在香港,前者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發放,以預定的標準審核申請,通過評審的申請可獲研究資助;後者則由研究資助局(RGC)發放,是競賽模式,在公開比賽中獲勝的科研項目將可獲得資助。
值得留意的是,以競逐模式獲得資助的研究項目往往更能回應社會發展的最迫切需求。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研究,現時不少國家正在由機構資助為主轉向競逐資助為主的科研資助體系,以保證更好的科研成果和社會效益。
然而,競逐資助模式僅佔香港早年科研資助整體的20%。針對這一問題,UGC自2011年起逐步把部分機構資助模式轉為競逐資助模式。這改革無疑有助於提升香港的科研競爭力,然而即便是改革之後,以2012-2015預算年度為例,UGC和RGC的資助金總額預算為51億元,當中以競逐形式發放的僅為15億元,佔整體只有約30%,競逐模式在整體科研資助中佔比仍然極低。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香港的研究資助體制的改進空間愈加明顯。現時,美國的所有科研資助都以競逐模式發放。英國和韓國則分別有65%和85%的科研資助按研究項目發放。團結香港基金早在2015年發布的《香港創新科技業概況研究報告》就曾支持政府循序漸進的改革,倡議香港公共科研資助體系增加按項目分發的科研基金,並擴大資助的競爭成分,為研究資助局帶來新的科研投資及進一步採納全球成功的撥款模式,推動卓越科研成果。‵
在這一背景下,香港政府極需檢討研究資助政策。本月初,UGC轄下的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發表中期報告,就香港的公共科研資助體系提出初步建議,包括理順各資助計劃的運用限制、大幅增加撥款、加強不同資助部門之間的協調等。其中在增加撥款方面,專責小組提出在2022年或以前,把香港的整體競逐研究撥款由現時的每年約20億元倍增至每年40億元,並同時提出多種方式以提升高等教育界的競逐研究資助。
推動科創發展,本地財政不僅要「做大塊餅」,同時亦要「做好塊餅」。當愈來愈多的財政資源被投入到科創發展,科研資助的分配和使用效率更應得到重點關注。競逐模式以競爭方式將財政資助進行最有效率的分配,是已經被許多發達地區與國家驗證過的行之有效的資助體系。是次UGC轄下的專責小組提出進一步增加競逐研究資助,相信可為香港的科創生態帶來更多生氣。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