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0
中一發明課 推動自學精神
第二屆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早前啟動,比賽鼓勵同學用創意及由生活問題出發,構思造福市民健康的研究或發明品。其中積極推動科普的中華基金中學,中一學生已有發明課,並要求同學要驗證、求真、撰寫報告,培養認真的科研態度。
呂敏熹(右)在學校實驗室量度咖啡渣在吸入熱氣後的重量變化。
計劃參與今屆賽事的中華基金中學呂敏熹(中三),去年以環保吸濕劑研究,在本地科創賽事中獲一等獎。為此她去年與同學用三個月研究可替代傳統吸濕用品的有機吸濕劑,並到處搜集植物。
年幼想法沒界限
中華基金中學中一生發明品:雨傘乾燥器。
「我們想到傳統那種用的是化學物,又沒法重用,不夠環保。」故此一起上網找出公認能吸濕的東西,包括咖啡渣、茶葉、炭等,再延伸到用果皮、麵粉、樹葉、乾花等作研究。「我們每次把一樣放入吸濕容器中放入熱水,以30分鐘為一區間量度植物重量,最後方發現坊間流傳能吸濕的炭,並不是理想的天然吸濕劑,反而咖啡渣、柚子皮、冬菇腳效果很好。」她謂要做柚子皮實驗那天,同學們吃了大量柚子,把柚子皮拿回校烘乾製粉,也有請父母返工搜集咖啡渣作研究。「我覺得做研究並不是要用很貴重的儀器,我們只借用學校那較精密的電子磅量度。」
該校科學老師陳碧瑩及科學主任何迪信,分別在首屆賽事中帶領不同組別參賽,他倆同謂在初中教科研已採用大學模式的方法,要學生命題、合作研究驗證方法、量度結果及分析。陳老師謂學生愈年幼、想法愈沒有界限,「學校在中一科學堂設有年度性發明計劃,要求人人用草圖呈交一個發明方案,由老師團找出最可行草圖,進行面試;而中二學生要在生物化學課題中挑選一個命題作科學研究。中一學生的構想往往叫人意外。有一組同學要發明提示長者吃藥儀器,因明白要用程式推動儀器,故主動學習寫程式,其他同學仔協助設計實驗,如調查一天吃藥的周期,以便令作品更有效。同學因為要實現發明,最後竟能推動自己學習相關學問,這是我們老師沒想過的!」
注:羅氏少年科學家大獎提交作品期:即日至2015年1月12日。查詢:http://www.rysa.com.hk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