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9
沙漠決戰
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搶掠東歐的油源及北非的油田與戰略據點,控制地中海及蘇彝士運河,截斷中東至英法盟軍的石油補給及軍事支援。二戰時希特拉知道要使德軍機械化部隊所向無敵的話,一定首先要保證軍用油源充足,才可抗衡美國及支援日本在亞洲的軍事行動石油所需。
而英美亦看到希特拉這一步棋,一定要奪取地中海的主動權及石油控制權,才可鉗制德軍。在二戰時期,英國行軍用油主要是靠美國供應而非中東,故此英國不懼與希特拉在中東非洲一較高下,而主張開闢 「第二戰線」,把德軍拖垮。並且要把德軍從北非逐出,切斷德國石油油源。最後邱吉爾與羅斯福認定先攻北非,然後才開闢 「第二戰線」。(即日後1944年6月6日的盟軍登陸諾曼第(Normandy: D Day)。於是盟軍選定美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 (Eisenhower) 為三軍主帥,主持 「火炬行動」 (Operation Torch),而英軍則由中東軍區總司令阿歷山大 (Alexanda) 將軍拍板,聯同第8軍團的蒙哥馬利元帥 (Montgomery),實行前後夾攻德軍。當時德國的主帥是著名的大將 「沙漠之狐」 隆美爾 (Rommel),他統領10萬德軍機械化部隊及5萬意大利精銳部隊,再與北非的法國親德民兵呼應,計劃從西西里島 (Sicily)南下直踩突尼西亞 (Tunisia),迎戰盟軍,再往東及西前進,攻佔利比亞 (Libya)及阿爾及利亞 (Algeria),西至摩洛哥 (Morocco)及東至埃及把整個北非拿下來,油源在手,英美法不能不敗。
然而希特拉並沒有放太多注意力在石油供應上面,而希望可以依賴意大利來供應,尤其是北非行軍用油。殊不知意大利虛報石油儲量,實則上並無足夠的石油去提供予希特拉,而且意大利出產的柴油,並不適用在德軍的坦克上,又英國空軍用的是100度辛烷(Octane)的飛機燃油,故此爆炸力較德軍的要強,在空戰中速度上佔了優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引致日後北非戰線上德軍節節受制,而在蘇聯則無油可用,兵敗如山倒。
當時盟軍的戰略是分三路搶攤登陸直布羅陀 (Gibraltar)及阿爾及利亞,然後前往突尼西亞,截斷南下的入侵德軍。1942年10月,美軍名將巴頓 (Patton) 帶領10萬精銳裝甲師及空降部隊,1,000架飛機,400首艦艇,由美國本土直接空降至北非撒哈拉沙漠,降服了當地的親德法國民兵,一同開往突尼斯 (Tunis) 迎戰隆美爾的15萬大軍,這就是二戰史上著名的坦克大會戰。第一回合德軍大勝,把美軍打得節節敗退,後來美軍與英軍會合,實行前後夾攻,德軍敗走利比亞。英軍在蒙哥馬利元帥的指揮下,成功切斷德軍機動部隊的石油補給,使隆美爾的坦克裝甲車有如廢鐵,動彈不得,甚至在當地徵用牛馬人力來拉裝甲車上路,坦克則無油行駛而被遺棄,機械化部隊變為 「人力步隊」,在炎熱的沙漠中被英軍狙擊至潰不成軍,傷亡不計其數。隆美爾給他太太的家書中曾說﹕ 「行軍缺油,天亡我也﹗」
而美軍的巴頓將軍則乘機突破突尼斯的德軍坦克防線,直上西西里島,在1943年5月12日,德軍及意大利的30萬大軍正式向美軍投降。盟軍在意大利節節推進,當時希特拉的盟友意大利大獨裁者墨索里尼 (Missolini) 想發動在利比亞的意軍攻打在中立國埃及的英軍,以圖牽制盟軍,但很快被英軍打敗,並把開羅 (Cairo)的所有意大利男人及其資產扣查,全城只剩下孤女寡婦,坐以待斃。墨索里尼見大勢已去,喬裝出走,但被游擊隊擒獲,與其情婦雙雙被槍斃後 「像豬一樣」 倒吊在米蘭一個加油站外,任人淩辱至發臭才草草入葬,一代梟雄霸主,就落得如此下場﹗
北非戰役敗北,希特拉的石油美夢破碎,加上從 「蓋世太保」 (SS) 近衛軍方面收到密報,指隆美爾有份參予暗殺他的行動,於是希特拉不動聲色,下令隆美爾立即從北非飛回柏林開會,匯報北非戰況及軍用石油儲備情況,但暗中已吩咐SS秘密警察開始部署佈下殺機,務求隆美爾這次有來無回﹗
其實謀殺希特拉的嘗試已不下數次,但他都大難不死,誤中副車。二戰展開之後,德國軍中有不少將領認為希魔是德國罪人,世界戰犯,只不過在其淫威之下,敢怒而不敢言。希特拉的 「搶油」 大計,打算強佔蘇聯在羅馬尼亞的油田及北非數大油國而東征西伐,以致民不聊生,傷亡慘重,當然使人心思變。1941年在柏林總部的前線元帥車士高 (Treschow)與Olbricht合謀設計暗殺希特拉,在1943年3月在希魔的飛機上裝有炸彈但未能引爆,第二次趁希魔在柏林參觀兵器展時意圖引爆炸藥,又告失敗。
(未完待續)
讀者回郵地址﹕oilandgasfeedback@gmail.com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