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7
食環被批治鼠不力 邊調查邊撲滅 指數滯後欠準
【晴報專訊】本港2018至2020年共錄15宗大鼠戊型肝炎個案,食環署街市成「老鼠樂園」為人詬病,惟署方監察的「鼠患指數」,過去5年只徘徊於5%以下的低水平。申訴專員發現,食環署每年每區僅進行2次鼠患指數調查,令數據呈滯後,且調查工作存漏洞,前線人員放置有毒鼠餌時未打開包裝散發香味誘鼠,更認為老鼠會自行扯開,而署方更「邊調查邊滅鼠」,致調查結果或受干擾,未必能反映實況。
申訴署認為,食環署調查未能反映老鼠實際數目或出現次數。
現時食環署每半年一次在全港19區中選定50個地點,進行鼠患指數調查,即放置40至60個未熟番薯塊,在3日2夜後按其被老鼠咬食的比例,計算老鼠在該處分布廣泛程度,10%以下屬第一級,10至20%為第二級,20%或以上為第三級。據食環署數據,由2016至2020年間,全港鼠患指數均低於5%,僅個別地區指數較高。
調查半年一次 覆蓋範圍有限
申訴專員公署高級調查主任周錫超指,調查未能反映老鼠實際數目或出現次數,且覆蓋範圍有限,加上老鼠繁殖力強,每半年一次易出現數據滯後;又發現即使某些地區正進行調查,仍有食環署職員繼續在監察地點範圍滅鼠,致調查結果或受干擾。
申訴署發現,有放置在街道上的有毒鼠餌包裝未打孔。(資料圖片)
他又提到,食環署人員會使用打孔的透明膠袋包裝有毒鼠餌,避免鼠餌受潮或被沖走,亦可散發香味吸引老鼠,但公署發現,放置在街道上的鼠餌包裝未打孔,甚至有承辦商稱老鼠會自行扯開包裝袋進食,反映員工對滅鼠工具用法理解嚴重不足,或影響成效。
申訴專員趙慧賢指食環署監管不足,但強調市民也要自律保持環境衞生以防鼠患。
申訴專員趙慧賢則指,食環署近年年均接獲逾1萬宗鼠患投訴,但公署早前曾派員往3個地區及2間街市視察,發現食環署只會就街市公用地方進行清潔,已租出的攤檔則僅倚賴商販收市後自行清潔,而在收市後個別攤檔外堆積垃圾、雜物和海鮮殘渣,疑將清潔責任轉嫁署方,即使作口頭警告亦乏阻嚇力;部分街道後巷衞生問題嚴重,且多涉附近商戶,顯示監管不足,致鼠患問題加劇。
申訴署提11項建議 食環表歡迎
公署提出11項建議,包括探討改良鼠患指數調查方法、制定更全面「綜合鼠患指數」,為街市商戶和後巷清潔程度定立客觀標準,並加強巡查次數和作突擊巡查,同時加強前線和督導人員使用滅鼠工具培訓,也要投放更多資源整理分析市民投訴。
但趙強調,市民同樣要自律保持環境衞生,否則只會持續受鼠患困擾。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指,署方治鼠成效長期令人失望,個別地區垃圾問題亦一直未改善,如深水埗後巷長期被垃圾霸佔,亦曾接獲投訴稱唐樓高層有鼠蹤。他認為,疫情下市民更注重環境衞生,但鼠患非一般市民能處理,促署方認真檢視並作改善。
食環署對公署提出建議表歡迎,指已與相關部門落實當中大部分,並正積極跟進其餘建議,包括於轄下73個人流多街市進行密集式滅鼠行動,並在下月陸續擴展至轄下全部96個街市。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