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2-09-06

蘋果6200億美元神話代表甚麼?

  「持現金」這行為看來愈來愈不受歡迎,似乎大家都怕在銀紙泛濫的情況下自身財富被通脹蠶食,於是拼命地找投資出路。之前筆者曾表示對債市泡沫的憂慮,眾所周知環球經濟明顯轉差,被低息環境迫使投資的矛盾情況卻屢見不鮮。

 

蘋果6200億美元神話代表甚麼?

 

  最近蘋果公司的股價愈升愈有,其市值更創出超過6,200億美元的神話。究竟6,200億美元代表甚麼?內地有四大銀行的總市值之和約6,100億美元;全球第二和第三的科技巨頭微軟、IBM的市值之和亦不過4,900億美元;蘋果的勁敵Google也僅值約2,200億美元。6,200億美元是去年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 (廣東省4個最高國民生產總值的地區)的GDP總和。

 

  筆者身邊不少朋友為蘋果的表現嘖嘖稱奇,而我看著蘋果股價從年多前的300美元高漲到今天的600多美元,聯想到的是高風險。這個價錢是否如實反映它的價值?還是不理性的資金麻木地把股價往上推?

 

  蘋果在第三季的業績已經低於市場預期,股價仍高居不下,或許是大家對傳言於9月12日面世的iPhone5信心十足,不惜透支該公司未來的價值,為今天的資金選定落腳點。不過這份期待未必會實現,而且一旦事與願違,相信對股價構成的衝擊可不小。

 

  另外,蘋果當前的挑戰,就是無可避免的後浪推前浪。就如蘋果當年取代微軟,而歷史也是不斷重覆,目前亞馬遜等新勢力便不容忽視;而另一個智能手機生產商三星的市場佔有率從2011年的17%升至2012年的33%的同時,蘋果雖只輕微下跌1%,已見蘋果盈利增長空間的局限性。

 

  筆者不禁想起2000年科網泡沫未爆破之前,微軟市值一度高達6,040億美元,今天卻只得2,500億美元。已經突破微軟當時市值紀錄的蘋果,會否一樣逃不過物極必反的命運?
 

公屋「癲價」

 

  比起蘋果,與我們更為密切的莫過於樓市。大家每天都聽到「創新高」、「癲價」這些令人不安的字眼。將軍澳一個樓齡超過10年的公屋單位,以破記錄的每平方呎價港幣5,774元成交,而且是以實用面積計算,因為公屋單位不會有窗台及會所設施。筆者出身草根階層,絕對無意貶低住在公屋或居屋的市民,我對公屋的居住環境非常熟悉;我相信最近不斷湧現的舊區小單位、公屋和居屋的超高價成交個案,估計大部份分買家均為用家,我的感覺是「有冇攪錯」!

 

  樓宇也是一種商品,買家當然要求買回來的商品跟付出的金錢是對等的,更理想的情況是物超所值。公屋的大業主是政府,交由房委會管理,這個公屋「租者置其屋」計劃是多年前推出的,租戶可選擇繼續以合資格的身份租住或跟房委會「買斷」所居住的單位,成為業主後便可以在市場上放售。因此,在同一幢公屋內,有些是自住單位的業主,有些仍然是租戶,我相信以後者的數目較多。到底以近乎、甚至高於私人樓宇市價買回來的,又是否物有所值呢?

 

  發展商買地後不論地點在哪裏,全皆以豪宅的標準來售樓,結果是環頭環尾都是一幢幢的豪宅,在水漲船高和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高價樓推高了中價樓、中價樓又拉動了低價樓,於是乎連公屋的呎價也給推至新高,面對近期快速上升的樓價,等待置業的小市民惟有爭相「搶樓」。

 

  現時環球經濟及金融市場正處於風雨欲來之際,但可見不少資產價格卻在大家沒有選擇之下爆升。不過違反常理的事不能長期持續,入市者要認真審視風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財富非常道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