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5
揮別政治爭拗 社會虛耗 新一年聚焦民生經濟
剛踏入2018年,本港股、樓正值大牛市,經濟環境一片暢旺。然而,似乎金錢亦難以買到快樂。權威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剛發表2017年全球快樂指數調查結果,香港居然名列全球第七最不快樂地區!
雖然,這已比2016年全球第二最不快樂地區(僅次於連年戰亂後國不成國、家不成家的伊拉克!)稍有改善,但香港仍然是全球十大不快樂地區中最奇怪的一個︰名單上的地區不是政局動盪不安(如伊朗)、就是受戰火蹂躪(如伊拉克、烏克蘭)、又或受經濟困擾(如希臘);惟有香港是百業興旺、全民就業、治安良好,但卻「離奇」地坐困愁城!故此,筆者先祝各位讀者兩個比財源廣進還重要的願望,祈求港人得享一個快樂、健康的2018年!
公立醫院「逼爆」 需及早防範
可惜,單是「身體健康」便已不容樂觀。筆者在去年11月已呼籲各位趁早趕打流感針,還要提醒家中長者及幼兒等高危人士預早接種。事實上,甫踏入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便已持續「逼爆」。元旦當晚,公院內科病床使用率全數超過100%,最高的聯合醫院更達132%﹗正如本欄之前提及,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早已預測今年冬季流感將是過去50年最嚴重!
言猶在耳,12月初NHS的病床使用率便高達99%,而當地醫療專家指85%已是必須僅守的「安全底線」﹗到周三(3日),NHS更下令全英醫院把所有非緊急手術(如換骹、白內障等)取消,直至2月為止,以全力應付流感高峰的需求;並同時放寬了「男女分病房」的規定,以盡用醫院容量。《每日電訊報》報道,一名在史丹佛郡的顧問醫生,在其社交網絡以「第三世界水平」來形容急症室的情況。英國急症醫學會主席Nick Scriven醫生更表示,「現時已相當糟糕,但我只怕未來數周只會更加可怖嚇人(Things are terrible now, but I am fearful the next few weeks will be horrendous)」。
加強公眾教育 免爆流感潮
若對流感早有預警、而早已比香港寒冷的英國也落得如此狼狽境地,剛剛才開始有入冬感覺、但卻早已比英國更「爆病房」的香港,將面臨的危機之大可想而知!根據醫管局2012年的數字,一個65歲以上的長者所需要的醫療照顧,是一個64歲以下的人的6倍,85歲以上的長者更是12倍;及至2016年,在短短5年間,有關數字居然惡化至9倍及20倍﹗難怪醫管局主席梁智仁教授表示,去年夏天本港出現幾乎全球獨有的夏季流感,以至現時的流感高峰如此嚴峻,主因正是人口老化。
更令人憂慮的是,本港現時才只有約120萬名65歲以上長者,預計到2036年(即18年後)將倍增至近240萬!換言之,本港今天已嚴重超負荷的公營醫療體系,未來只會百上加斤,直至崩潰!
面對醫療體系容量嚴重不足,雖然上屆政府已預留2,000億元擴建、重建公營醫院,但只能增加約5,000張病床,佔整體18%。相比香港黃金五十的研究,預計公營醫療體系需要擴容至少60%(或增加1.6萬張病床),只及三分之一。事實上,本港對上一間500張病床的中型公立醫院已是1999年落成的將軍澳醫院,即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故此,雖然現時正值「新正頭」,這種預測未免掃興-但客觀數據表明,在需求隨人口老化急升、供應卻遠不達標的情況下,若我們不亡羊補牢,急切增加培訓醫護人員、增建醫院及療養設施、並進行徹底的系統改革,未來10年對廣大市民健康的照顧,相比過去10年,恐怕只會急劇地大幅度倒退!近在眼前可考慮的短期補救措施,包括︰加強公眾教育,提醒市民打流感針;政府採購更多流感疫苗存貨;大幅度增加對公立醫院資訊科技設備和系統的投資,利用科技和自動化,為早已疲於奔命但仍緊守崗位的前線醫護人員,分擔得一點工作是一點。
行文至此,筆者不禁疑問,香港有70%的登記選民年屆40歲或以上,即他們透過自己或其父母,應該都會深刻、痛切地了解醫療容量不足的問題。這也是個平民百姓每天打開電視、報章都能知悉的重大社會民生危機!既然問題如此嚴峻,何以我們的立法會議員,卻鮮有為增建醫院、老人院、引入海外醫生、加大醫護學院學額等,為市民疾呼發聲?
只因政治分歧 拖垮好政策
公立醫療系統超負荷,社會應正視問題,不應只看政治爭拗。
相反,代議士們似乎只醉心政治意識形態,喊著不著邊際的政治口號︰最佳例子莫過於前年因政治分歧,硬生生拉死了保障病人權益的醫委會改革法案!至於近日的高鐵一地兩檢安排,也由一個重要的交通基建項目,無端拉扯成「中國陰謀論」﹗如此「離地」議政,連自己父母的醫療照顧也置之不理,實是疏忽職守(negligence)。難怪去年中大亞太研究所一項調查發現,港人想移民的最主因,正是不滿政治爭拗太多、社會撕裂嚴重!
因此,筆者第三個為港人許的新年願望,就是社會和議會在討論政治議題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疏忽能讓身邊的家人真正健康快樂、讓廣大市民真正受惠及避免痛苦的,始終是各項有大幅改善空間、「落地」的民生經濟議題。
香港滿是有心人,也有極豐厚資源支持任何好事發生,只要市民聚焦自己家庭所需,再將之轉化成社會議題的討論和推動,由「不快樂」的深淵重返「快樂」的源泉,其實只是一念之差!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