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黃金七年勢斷纜
上周本欄提及,香港的黃金七年(2010至16年)勢於今年斷纜。而陷香港於長期衰落的有兩大原因:⑴我們打爛「好客之都」金漆招牌;及⑵凡事政治化,不顧經濟與民生。上周五即爆出大新聞—迪士尼裁員,引發整個周末的連串報道,正為我們上周所預警,因趕客而導致的裁員結業潮及多季衰退,拉開序幕。其實,當95%港人都從事服務業,如果選擇只服務本地客,那麼700萬人未來20年的上流力便會在今天見頂,因為只有我服務你、你服務我這種塘水滾塘魚的經濟,永遠只有數得出這麼多的客人和購買力。
尊貴議員坐享高薪厚祿,又如何知道民間有疾苦?(資料圖片)
更甚的是,當退休潮將長者人數倍增至220萬,加上退休人士通常會減少7成消費,足以令GDP每年因此收縮近1%。所以80後真的要珍惜2016年,因為它將會是年輕一代一生人事業及上流力的頂峰。當然,唯一出路正是重拾港人一向「大食四方」,逢客歡迎的態度。近日有個法院裁決令筆者忽發其想:若「女士之夜」都可構成歧視,那麼被一眾「驅蝗」、「反內地客」示威打爛飯碗的旅遊業打工仔,又是否可向平機會投訴或訢諸法庭,指控這些行動歧視來自某些指定地點的旅客?
立會拉布成公事 可憐基層被拖累
至於凡事政治化的惡果,最直接又顯而易見的,應該是議會變成經濟民生發展的最大阻力。例如早前的知識產權修訂條例早於2011年便開始討論,而單是今年也已辯論了好幾個月,結果虛耗了五年時間後,最終議案便拉倒,胎死腹中。當然,還有被拖延了3年才成立的創科局:今天大家都說香港的科普教育、學生編程(coding)能力不足;若創科局早3年成立,可能到今天這些相關政策已經有眉目了。
事實上,立法會的拉布到今天已漸漸變成例行公事,令議會積壓了共600多億元的基建撥款,至今只通過其中的兩成,令建築師、測量師、工程師以及「手停口停」的建築工人「等飯開」,甚至連醫院、安老院、長者中心、青年宿舍等惠民工程,都無一倖免被拖累。
其實香港不單欠缺住宅及商業樓宇,社會需求亦不斷增加,例如廿多萬苦候上樓的劏房戶、急需病床的流感患者、輪候資助安老院舍的長者等。這些設施都需要土地,因此增加土地供應不可或缺。但這本來沒有爭議、簡單如「阿媽係女人」的議題都被政治化,甚至衍生出足以令香港一沉不起的「反發展」心態。
久而久之,我們所謂的尊貴議員不再謀求老、中、青三代人的利益,議會變成逢事「反中」、「反梁」的場所。以土地供應為例,政客鼓吹優先取締丁屋及優先發展棕地,但這些建議明明取難捨易,「點」市民走一條錯綜複雜、動輒需時廿年時間方可寸進的「黑路」。「遠土」不能救民生經濟「近需」之餘,更會令社會討論「錯焦」,令眼前的土地短缺問題惡化。結果,政府在覓地發展,例如大嶼山發展、東大嶼都會填海、新界東北、開闢新市鎮時,都遇到重重阻力;更出現港人之間的衝突,例如明明想「上車」成家立室,但又要製造諸多驟耳好聽,盡佔道德高地的口號,反對發展,要求保留土地務農,,根本就是自相矛盾。
最新最好的硬件 可帶來更多客源
另一方面,政客凡基建工程都「大白象化」。須知道,即使香港有優良人才,亦需最新最好的硬件來配合,以為顧客提供最佳服務,因此基建容量與競爭力息息相關:好醫生需要新醫院而非走廊上的臨時病床、好教師需要新實驗室及校園、新旅客也需要完善的碼頭及機場。可以想像,若我們沒有啟德郵輪碼頭,即使香港有美食及文藝活動,那三艘女皇級豪華郵輪都不會來港。因此,最新最好的硬件能為香港帶來更多客源及生意,為下一代帶來工作機會及上流力,增加收入,亦即為庫房帶來新增的恒常稅收,用來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扶貧助弱。
最令人在意的是,香港本來明明只要做最容易的事:「迎好而上」,就能超越倫敦紐約。如果我們連不需做QE,不需印銀紙,這種最容易的事都辦不到,就遑論「迎難而上」了。真正的文明社會同時需要三個元素,缺一不可:問責制度、良好經濟發展及老弱傷殘有所照顧。然而環顧全球,雖然歐美有民主直選,但經濟持續不振,例如歐元區有四分之一的年輕人失業,美國中產近30年(差不多整個工作生涯)實質收入不升反跌,因此我們不能只顧政治一個格子(Pixel),而置整幅圖畫(Picture)於不理。偏偏,近年港人只聚焦政治一環,不顧經濟發展及照顧老弱傷殘,最終使700萬市民從2016年起,人人受害。
例如,過去5年香港基層的收入大為改善,低收入僱員的收入增長,比高收入人士更快。固然,本港貧富差距仍大,但香港確實是全球少數地方能逆人口老化及環球經濟不振之洪流,仍做出如此亮麗的均富成績,更可能是全球表現最佳。即使如此,這大好形勢隨時急轉直下:眼前這自招的衰退,將打爛眾多低技術、低學歷人士的飯碗,令基層在經濟衰退下,受害最深、受苦最多。
棄經濟不進反退 失卻增長害民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全民只談政治,不談經濟民生時,商機便會白白送給對手。例如比香港迪士尼大3倍的上海迪士尼今年6月就開幕,比香港海洋公園大5倍的橫琴長隆王國再過幾年也將告竣工。這邊廂的香港,就只有「星光大道擴建」來招架。但在司法覆核的影響下,有關工程最後改由康文署承建,但會否受拉布影響則仍是未知之數。將心比心,若你是旅客,你會寧願來欠缺新景點的香港,還是新景點愈開愈多、愈來愈精采的城市?
當明明可作港客的來賓都被對手搶光後,我們失落的不只是客源,亦同時把職位、工資、生意、薪俸稅、利得稅全盤送給對手。此消彼長下,增強對手實力之餘,香港亦變得更弱勢。當年李嘉誠及邵逸夫因鄉下欠缺機會而來港謀生,到今天,勢想不到過去我們用稅收培養的莘莘學子竟然會「得學位而無所用」,更因我城欠缺機會而要出外謀生,重演尋找他鄉的故事,反過來為我們的對手服務、為他們賺錢、照顧當地的長者,香港則成了另一個菲律賓。
當我們的菁英及企業家為對手發展時,香港其實等於自掘墳墓、自毀前途及稅基,未來又從何找人納稅,支援老弱傷殘?這豈不是最快的雙料自殺嗎?若港人繼續沉醉政治,忽略經濟民生,過去6年創歷史紀錄的結構性盈餘都會變成結構性赤字,扶老扶弱扶貧的資源亦將愈來愈少,更遑論落實全民退保。因此港人應三思而行,否則「港人毀港」之勢就再難力挽狂瀾,我城走上倫敦紐約之路已閃起紅燈,而開往沉淪威尼斯之死路現已大開綠燈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特朗普指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及巴拿馬運河,你認為言論會否加劇美國與盟友間的不信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