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8
大危機中的大機遇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篇幅長達261段,比去年多一倍。任何報告篇幅冗長都非好事:首先,如受眾都明白有關議題,還何用解釋闡述像「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再者,當一份拼圖(jigsaw puzzle)由100多塊倍增至200多塊,嘗試只拿其中任何一塊以窺全圖,亦會變得難上加難。
環球經濟疲弱,本港如再糾纏政治議題,恐會一再沉淪。
在尚未客觀明白香港整體面對的挑戰作為背景(context),就有如沒有先看拼圖的最終成品便落手「逐塊砌」,當然只會以偏概全,砌來砌去也摸不著頭腦。可能亦因此,坊間對施政報告的點評都仍流於每個小段而非整幅圖畫,也令討論不太到題(miss the point and the picture)。大家只需看看互聯網上有關「一帶一路」種種嬉笑怒罵的抨擊、嘲諷、戲謔,自會明白「不到題」所指何物。
旅業陷衰退 就業前景挑戰大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施政報告可「寫得更白」,點出香港眼前面對極大危險,同時也有極大機遇。即使不說香港中長期面對的挑戰,單從過去半年的趨勢便已可知「近憂」可急劇蔓延成「結構性危機」。隨著趕客示威及港元升值超過20%,零售、酒店、飲食、進出口貿易業已經流失了4%的職位。更尤甚者,我退別人進—差不多所有競爭對手仍在積極擴充:面積等於香港迪士尼3倍的上海迪士尼將於6月16日開幕,而且入場費比港便宜;珠海長隆亦有等於5個海洋公園大的樂園;北京亦計劃興建環球影城,是新加坡影城的18倍。你是亞洲旅客,你仍會幫襯香港嗎?而這邊廂我們除了趕客,還積極以司法覆核阻礙我們唯一增建的旅遊硬件—星光大道。隨著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大受打擊,未來幾季上述行業的職位流失勢將倍增,基層生計首當其衝。
更大的危機來自人口老化。當我們的長者人口會在20年內由100萬增至220萬,社會需要支援的人口勢將倍增;但同時,為我們產生資源以支援長者的勞動力不但再增加,反而將收縮八分之一。過去數月,全民退保鬧得熱烘烘,似乎大家都忘了要保障長者還要有完善的醫療和長期護理服務。再講,全民退保只是把現時長者福利開支由1%GDP增加至2%,社會便已要擔心加稅甚至破產。相比下,今天的醫療開支已經佔GDP3%;可以想像,若全民退保都怕「無水」,若要應對人口老化而擴充公共醫療體系60%、在18區廣建長者中心等改革肯定「傾都唔使傾」。
鞏固優勢 積極發掘新路向
明乎此理,自應明白香港必定要確保全部「經濟引擎」(economic engines)活力持續,以後才能增速支持將會不斷增加的社會投放,支援弱勢;尤其是四大經濟引擎之一的旅遊業已告失速,其餘三個引擎更要加大能量前進。而施政報告亦實事求是地對症下藥:
1、鞏固現有優勢產業,造大造好。
例如:(一)增強金融業人力資源的質和量,包括向金融發展局注資1億,提升保險與資產管理業的人力培訓;(二)「海陸空部隊」齊出,善用基建及運輸設施的優勢,設立海運港口局、港鐵鐵路學院、民航學院,培訓海陸空管理人才;(三)擴展商業網絡,增設6個內地聯絡處,加強與我們最大市場的聯繫。
2、增加商業軟硬件基建,優化營商環境。
例如:(一)硬件方面,開拓新市鎮、發展大嶼山、擴建科學園;(二)軟件方面,大幅改善數碼基建,把香港打造成Smart City,包括倍增免費Wi-Fi熱點、資助應用新科技等。
3、把握今天未有,但將會出現的重要發展機遇。
例如:(一)各項基金和政策支援創業科技產業;(二)配合「十三五規劃」及(三)「一帶一路」的發展。
儘管市民今天未必明白這些重要經濟政策的好處,不過,就正如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時,都有論者質疑開放經濟會引狼入室,令先進的外資打垮中國工業,導致經濟崩潰。然而,結果卻是加強了中國與國際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令經濟起飛。箇中成功,香港的角色不可或缺,同時還創造大批渴求高質服務業中國中產,為香港帶來每年5,000萬高消費的旅客,得益之巨,由零售、飲食、酒店等行業的基層員工,以至金融、醫療、教育行業的專業人士都感受得到。今天回首,「中國中產崛起」已是充分驗證、令全港受惠的重要發展。
短視無知 失去上流動力
同樣地,今日的「一帶一路」沿線覆蓋近44億人口(全球63%)及21萬億美元的GDP(全球29%).McKinsey的研究預計,到2050年「一帶一路」將貢獻全球GDP增長的80%,並新增30億中產人口,對各項服務業質素都冠絕亞洲甚至全球的香港而言,毫無疑問是個充滿新機遇的大環境。而且環顧歐亞,香港是最擅長打通不同經濟體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若大家能想通此點,自會明白網絡嘲諷創作,正如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先生所言,是如何短視和無知。
其實,香港向來都擅於把握機遇。例如國家改革開放,港人北上設廠,後來幾乎整個廣東省的製造業都是源自香港,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最好的故事。
國家主席習近平評論「一帶一路」是讓香港「發展所長,未必是所有之處」。意思就是,香港今天雖未必有此容量,但這肯定是香港的長處,只要力爭向上(reach up),偌大的機遇就盡入香港囊中。正如特首所言,全球有很多地方都想取代香港在「一帶一路」可以扮演的角色。但就正如部分本土派政客把香港由「好客之都」變成「趕客之都」,令香港這本應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站,變成被「跳過」的唯一一站?令年輕一代的上流力泉源,變成鏡花水月?
因此,我認為施政報告應「講得更白」,把「發展經濟」與「支援弱勢」畫上等號。當市民明白,諸如全民退保、人人健康、active ageing等大家都想要的社會保障,全都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援,我相信所有港人都會加把勁支持發展——不單是為賺錢餬口以外,也為了賺取資源,以扶貧、安老、助弱,為自己、為家人、為香港建立一個更關愛的文明社會。否則,當市民不明危機所在,才會誤把「一帶一路」、支持科創等當成「假大空」的口號。
那為甚麼特首沒把這個等號說得更白﹖筆者猜想,當大家連「肚餓所以要吃飯」的邏輯都不明白,跟大家講兩個月、兩年、20年後的事,當然更白費心機。而在如今愈來愈窄、上綱上線的政治氣候下,再講大道理便有點不切實際了。所以,眼前已打爛數以萬計打工仔飯碗的經濟危機,可能便是轉機。
摒棄政治化 重返發展正路
講到底,一幅文明社會的圖畫有三個必要但不充分(necessary but insufficient)的要素:1、老弱傷殘有所照顧;2、下一代過得比上一代好;以及3、直選制度,三者缺一不可,亦不能互相排斥。但回顧過去兩年,社會似乎只聚焦直選制度,有人希望得到「你想」的理想制度,甚至寧可一拍兩散,結果令直選落空。只聚焦政治忽略經濟民生,就好比種花時只曬太陽而不灌溉,多好的種子都會枯死。
事實上,只搞政治的後果,看看今天歐洲一半青年失業、英國醫生罷工、希臘銀行擠提的災難,便可知一二。即使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最悠久的直選制度,若沒有經濟實力、沒有充足資源,想支援老弱傷殘都有心無力。我盼望港人能放棄凡事政治化,落力發展經濟,讓政治、經濟、民生並駕齊驅,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重返文明社會的康莊大道。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財政預算案展開公眾諮詢,學者倡問責官員減薪並削減公務員編制,你是否認同? ►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