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4
僵化不斷 飯碗難圓(三)
若要重建香港競爭力、扭轉過去10年的「僵化」,帶我城重返追倫趕紐這歷史使命的路途上,我們定要有客觀的視野及準確的世界觀。要增強競爭力,並不是相對我們以前或今天的對手,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判斷未來5至20年的世界形勢,並立即為香港作出最合適、趨吉避凶的抉擇和定位。
人口老化將會減低消費需求,並減慢本港經濟增長。
今年我們分享的研究題目為"Rising City in A Sinking World"—「從沉淪世界脫穎躍升的香港」。我們開宗明義,完全看淡未來5至20年的世界,我呼籲聽眾要提醒外國友人珍惜今天,因當下很可能已是他們未來60年裏最好的日子,未來社會及經濟只會轉差變壞。全球經濟若像過去50年般普遍有增長,那麼即使是競爭力不足而被比下去,事實上只輸了面子及排名,但總算年年進步、生活有改善,市民也滿意。但當發達國家裏人最多的一個年齡層,即二戰後出生的嬰兒潮(1946-1964),這些現年51至69歲的中/老坑們徐徐退休,而他們成長時製造出來的市場需求也連年退卻,經濟增長引擎就會停頓。我們粗略估算過,單是退休人士減少花費,便足以把香港每年的經濟增長減少一個百分點。可想而知,人口老化下,年輕人根本毫無上流力可言。
人口老化 經濟增長必定放緩
在這5至20年,當全球增長從森林變成沙漠時,只有最具競爭力的少數地方能提供綠洲環境給市民足夠的上流力,得以人盡其才,幫社會賺取所需的資源來扶助老弱傷殘朋友;餘下大部分國家則只會愈來愈入不敷支,想幫助弱勢社群也愛莫能助。
這時有競爭力與否不再是榜上名次之爭,而是盛衰關鍵,影響整個社會每個生命的切身問題。"This time, competition is for real!"只需看看全球最大經濟體歐盟,便有近四分之一年輕人失業,不難想像未來5至10年,當這人口已開始老邁的經濟步入退休潮時,未來只會是個沉淪世界,青年的前景只會愈來愈灰暗。
全面提升軟硬件 保持競爭力
當需求不會有快速增長,年輕一代上流力欠奉,全球工作機會更可能是零和遊戲,香港首要任務定是全面聚焦改善每樣政策,增強軟硬件競爭力,避開沉淪噩夢,也要盡力為下一代爭取發展空間及上流力。但環顧世界,大部分人對經濟發展仍樂觀地抱着周期性的想法,即經濟衰退後定會復甦,故利率減完後又會上升。對抱這想法,我有一個答案,就是除非我能投胎再做人,否則我不會再次15歲,嬰兒潮也不會再發生引發新經濟周期。
客觀上,富裕世界人口急劇老化、債務最高,消滅工種的新科技一浪接一浪,全都不利創造就業,並無情地摧毀下一代的上流力,還會製造貧窮和不均。所以我們要立即對沖(Hedge),來應付這個對老、中、青三代也會帶來不幸的情況。
香港700萬人的福祉,並不建基於了解700萬人的小事,而是要洞悉全球70億人面對的未來大勢。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尤其是當14億人口的祖國,將在未來5至20年,推動全球超過一半的增長,港人能否準確把握這個來自國家的機遇,對於我們能否在未來的沉淪世界中創造自己的綠州,至為重要。
轉載自: 晴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