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7Text: Douglas Lam
【醫療創科】聊天機械人更勝精神科醫生?人工智能助判斷抑鬱症
是情緒低落還是抑鬱,旁人很難看得出來,而事實上,這工作對專業的醫護人員來說也是毫不容易。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超過三億人,但超過 6 成的患者未能獲得有效的治療。也許是醫護人員未有作準確的臨床診斷,但更多時候是因為社會風氣令潛在患者意識不到病徵,又或是不願接受治療,情況在華人社會尤其明顯。
李飛飛 (source:youtube)
美國史丹福大學早前一份研究論文上,提出了以人工智能協助診斷抑鬱症,研究中的測試準確度達 83.3%。論文上還有人工智能權威,前 Google Cloud 首席科學家李飛飛的名字,也令人工智能協助診斷的構想更具份量。
現時對抑鬱症的診斷,是由醫生按 ICD-10 或 DSM-5 的標準進行。簡單來說,就是觀察病人有否出現抑鬱症的九個主要症狀(1.一整天大部分時間都不快樂、2.興趣減少、3.體重或食慾下降、4.失眠,或嗜睡、5.思考動作變得緩慢、6.整天沒有活力、7.覺得生存已沒意義、8.無法專注、9.有自殺念頭)中的其中五個,視乎情況有否持續兩周以上至影響日常生活,再由醫生以面對面觀察病人的微細表現,如語調、音量、手勢、眼神等,配合問卷(PHQ,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來作判斷。
Read More:【測試你是否患上抑鬱症】到底甚麼是抑鬱?解構9大抑鬱症徵狀
【你點睇?】TikTok美國禁令生效前大批「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你認為該現象會否對中美文化交流帶來正面影響?特朗普暫緩禁令後小紅書熱潮會否持續?► 立即投票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