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9
你不絶望嗎?為何可以面對長期監禁?
新聞資料顯示,那些面對長刑期,被判終身監禁的一群在囚人士,可能是有較高自殺風險的一群。
旁觀者看見這資料,就有感而發,說:「這容易明白,若以後要在獄中度過餘生,那自然是絶望沮喪的事。我亦相信有些人會對自己的罪行而內疚,尤其是那些殺了家人愛人後卻自殺不遂的人,他們自殺的風險會更高、更難以估計。但我最想知道的是,他們如何面對長期監禁,如何支持下去呢?」
我認為人是要有目標的,不論是偉大深遠的目標,還是一個簡單在目前的目標。
記憶中,有很多在囚人士最重要的支撐力量,是來自每月那一兩次親友探訪和書信。這不單讓他們與家人保持聯繫,覺得仍然有人關心他們,仍未放棄他們;同時也是他們獲得外面生活的「第一手」資訊的機會。
世界很多地方的監獄,都有一群義工會定期探訪那些沒有訪客的長期在囚人士,目的是讓他們有一點支持,以及與自由世界保持接觸。
另外一種令在囚人士有盼望的,就是有假釋的機會。只要行為良好,有改過更生的表現,就算是終身監禁,也可能會有重獲自由的一天。這種懲教觀點,不但可以令在囚人士有目標有希望,更可以令他們守規則和參與各種增進自我的活動,如讀書參加公開考試、學習一技之長以適應社會。
但我最記得的是在加國懲教部門任職時,有一個服刑人士說:「若不是有這一點重回社會、重享自由的希望,我必定會令這地方變成是你們的地獄,讓你們也好像我們一樣被囚禁在此!現在,我們好在大家互相協助協調,令大家都好好地工作。你每天放工離開此地,而我也會在將來平安地行出這所大門。」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