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2-18

被誤導的孔子形象

  《孔子》一片,涉及對孔子形象的描繪,編劇須對孔子思想有全盤了解,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即使是少許對史實的修改,以為加些鹽加些醋只為增加可觀性和票房,殊不知“一粒老鼠屎也可壞了一鍋粥”,這是修改情節要謹慎處理不可不察之處。


  其中一個例子,是片中的夾谷盟會一幕。此幕不像顏淵跳入冰河搶救竹簡全屬虛構,畢竟齊景公與魯定公會盟於夾谷(今山東萊蕪之南),不少史籍,如《史記・孔子世家》、《春秋左氏傳》、《春秋谷梁傳》等都有提及。但電影所描述的,則有不盡不實之處,且會引起誤導,損及孔子形象。


  筆者先根據史實,簡述此一事件經過。當時孔子以大司寇官職兼攝行相事陪魯定公參加盟會,仍擔任相禮的老行當。而在盟會前,齊國大夫犁彌早已為齊景公密謀,認為孔子是“知禮而無勇”,盟會時指派野蠻的萊夷人以表演萊夷舞樂為名,劫持魯定公為實。孰料孔子當場鎮定自若,全無懼色,正氣澟然斥責齊景公:“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認為齊景公此舉,“於神為不敬,於德為愆義,於人為失禮!”說得擲地有聲。


  這可說是孔子以“仁者之勇”,化解對方的要脅。在兵法上,這是《孫子兵法》的“上兵伐謀”,不費一兵一卒,只憑三寸不爛之舌,折服了對方。而孔子之所以成功,因為春秋時代,各諸侯仍受到重禮制的道統的無形監察,對於排斥四夷的正統觀念,是各諸侯所不敢違犯的禮制。所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孔子顯然有此本領,胸有成竹,用周公之禮曉以大義,輕易令齊人屈服。


  但影片沒有強調孔子這種機智,反而說孔子安排了以牛車代馬車,令齊國誤以為孔子帶了龐大兵馬,因而被嚇退。雖然史料提及孔子確有兩手准備,除文備之外兼有武備,可惜又礙於魯國國內的權力鬥爭而調動不了兵力。換言之,孔子在夾谷盟會是手中無兵,但孔子會以牛車代馬車、農夫代士兵,制造煙幕想瞞騙對方嗎?編劇杜撰了此一情節,或許以為將孔子比附為諸葛亮擺“空城計”那樣,有勇有謀,卻不知諸葛亮擺“空城計”是迫不得已,而孔子就無此必要,因為他已有信心降服對方。


  事實上,編劇此一杜撰,恰恰犯了兵法大忌,對孔子有所貶損。《孫子兵法》有雲;“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換言之,是不打無把握之仗,不存賭博心理。孔子若以牛車代馬車,便是心存僥幸。但孔學最講求實事求是,不追求冒險,穩健至上。在這方面,香港人最能體會這一點,因為香港多的是生意人,而真正的生意人不是炒家,投資之道先要保本,切忌孤注一擲。


  如今影片杜撰牛車代馬車的情節,令孔子搖身一變像個投機的炒家,不知就裡的香港人,或會大搖其頭。其實孔子除了教學、當過代宰相、做過公安,也有管理倉庫和當會計的經驗,應該懂得做生意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論盡中港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