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6-10

錢搵錢勝過人搵錢?

  持幣者因負利率、低回報,被動地從穩健的存戶變身投資者,被迫以資金犯險,追逐回報。以為歐洲銀行為滿足資本要求而發行以銀行監管資本水平,作為換股觸發點的應急換股債即CoCo Bonds,現時連澳洲銀行ANZ亦首度發行指標利率高達7.25厘的CoCo Bonds。這類債券的設計,根本不可能存在違約,因一旦該行資本水平跌至5.125%,即自動觸發換股,屆時,債券投資人即變身成為債券發行者,即銀行的股東,原理等同債轉股。老實說,假如銀行資本水平真的跌至上述觸發點,可以想像股價亦已跌至四腳朝天。

 

  這類單憑外表已擺明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投機,只有私人銀行客戶才有機會成為被邀請對象,錢多的總不介意把些少拿出來爭取高回報,為整個投資組合製造yield enhancement。這類客戶不但錢多,亦是銀行資金的最佳出路、即最理想債仔;部分去得更盡的私人銀行客戶,更會趁負利率低息,向銀行借入歐元投資這些平均回報率高於7厘的CoCo Bond賺其息差,進行arbitrage(套利交易),變相無本生利。事實上,今天亦有退休private banker也以此維生。

 

  惟以逆向思維分析,銀行拿發債套回來的資金借回給客戶購買自己發行發債,難怪落到實體經濟的資金始終有限,基於成熟市場人口老化,導致需求增長萎縮,生產再難產生可與債息匹敵的回報,形成錢搵錢好過人搵錢,難怪實體經濟在無止境寬鬆印鈔下依然難見起色。有人會問,投資者不擔心雷曼債翻版嗎?當你的財富,如這類老闆級富豪般飛越了十億、廿億、甚至天文數字的時候,就會變得保守。

 

  況且,金融海嘯的最佳教訓是,不要在任何一項投資上瞓身,否則損手的永遠是你。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留給囝囝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